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wwld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重建治疗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0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60岁-76岁,平均年龄70.3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利用CT三维重建图像分割技术(Mimics)数字化评估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系统(PFNA)中刀片置入的安全角度范围;为临床PFNA术中操作寻找简便而安全的置入方法。
目的 通过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对创伤骨科多发骨折患者应用精细护理,分析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多发骨折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将2015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6月收治的患者设为实验组。
目的 探讨使用Oxford单髁膝关节系统行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随访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38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男6例,女32例,左膝24例,右膝14例,平均年龄66岁(52岁~75岁),平均体重63 kg(57 kg~78 kg),平均体重指数(BMI)24.7(19.1~29.8).术前关节平均屈曲角度127°(95°~135
目的 通过对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探讨逆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作为受区供血血管,携带游离组织皮瓣修复小腿严重创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临床手术操作过程中测量16例16侧患者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供血转位前的平均动脉压的测量值和转位后的平均动脉压的测量值。
目的 探讨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中下段开放粉碎骨折并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创伤性小腿胫骨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胫骨骨折部位:中段6例,下段13例.Gustilo分型:ⅢA型4例,ⅢB型14例,ⅢC型1例(胫前动脉损伤).
目的 探讨应用保留C2棘突的穹窿成形术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 年5 月- 2011 年7 月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例,符合选择标准的36例,,男20 例,女16例;年龄45-72 岁,平均58 岁。
目的 比较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前路空心螺钉固定(ACSF)VS后路寰枢椎固定非融合(PIWF)两种治疗方法 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28例男性和8例女性,平均年龄41.5岁(22-70岁).11例行前路空心螺钉固定,25例行后路寰枢椎固定非融合,术后0.75~1.5年骨折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所有患者测量颈椎旋转角度,对颈部疼痛行VAS评分,同时对颈部僵硬、患者满意度及颈部功能障碍进行评估.术后行X
[目的]颅底凹陷症(BI)是一种由于齿状突向上突入颅腔引起脊髓、血管受压的疾病,常见于外伤及成人风湿性关节炎。本文收集国内外近期关于BI的外科微创治疗方法 的文献,总结各种手术入路的适应症和特点,以期对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目的 研究 Bioflex半刚性钉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行Bioflex半刚性钉治疗的50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与同时期同一术者行刚性内固定的64例患者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采用标准的PLIF手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两组患者共114例患者均获随访,两组患者最长随访时间为4年,最短随访时间为18个月,采用VAS评分、ODI评分
目的:评价需机械通气的颈髓损伤患者,早期及晚期的气管切开时机的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颈髓损伤并行气管切开患者共36例。按气管切开的时机分为早期组及晚期组,早期气管切开定义为气管插管1-7天内,晚期为7天以后的任何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