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小城镇空间增长特征研究--以马营镇为例

来源 :2015年第十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0550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在城镇数量及城镇空间上均获得了量的增长.新型城镇化要求增强多元的城镇功能,使得小城镇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历史演进与城镇职能的历史变化进程相适应.由于城镇职能价值取向的嬗变,不同历史时期的的空间增长特征各不相同,以丝绸之路沿线极富特色的历史名镇马营镇为例,对其城镇职能演变历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为生产居住、商贸交易、军事防卫、行政管理和交通服务的城镇职能历史转变进程.总结不同城镇职能转变时期的城镇空间增长特征,即在特定的城镇职能时期呈现出单一化增长、置换化增长、制度化增长、更新化增长和急剧化增长的空间增长特征.尝试提出符合不同空间增长时期的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具体表现为劳动力限制下的自然边界,生产力限制下的商业边界,军事力限制下的军事边界,行政力限制下的政治边界和运输力限制下的交通边界,旨在探索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职能转变下的空间增长特征的规律总结,以期更好地提升小城镇空间增长的绩效.
其他文献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天津传统渔村的原有价值体系和文化意识进行冲击和重组,村民们的意识形态由封闭和单调走向开放和多元.要"记住天津滨海乡愁"不再是单纯的空间形态方面的保护与更新,而更多的是指在村庄文化生态系统方面的延续与保护.希望能够通过规划,将海草房、贝壳房、泥草房保留下来;通过设计,将活力与可识别性灌注到每一处场所;通过人的尺度,将最大的便利性留给生活者,来点亮渔家的幸福灯塔,引导村民走上新生活之旅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动力的改变,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既要体现时代性和开放性,更要适应本地区发展.为此,天津学习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了适合本市发展的"一控规两导则"规划体系.这一体系通过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技术更新探索更加契合本地规划管理与实施的模式,将与城市建设最为密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总量控制,分层编制,分级审批,动态维护"的思路,发展为对应不同管
当前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正处于功能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示范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示范区经济发展与生态需求为背景,以示范区总体规划中生态规划内容为依据,进行生态规划实施评估,从生态系统的区域协调、生态系统的绿地保育、生态系统的环境维护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提出示范区生态规划实施优化策略.
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政治各个领域面临全面变革.关键的转型时期,城乡规划和建设同样面临诸多挑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城市建设重点探索的路径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精明增长理念的引入,通过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构建城市碳汇网络、加大旧城改造与填充式开发力度、鼓励原有设施再利用和用地功能混合使用、构建城市公园体系、强化公共交通、增强
作为居民主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和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需求与日俱增,除公园的数量和质量外,公园的实际可达性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基于GIS网络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公园的空间可达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街区尺度公园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开发强度过大,开发格局未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导致结构性、布局性、格局性污染严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成长,交通需求总量也在急剧增长,城市交通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出现城市交通拥堵、污染等问题.要想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低碳交通发展模式是其根本出路.笔者认为低碳交通理念模式必然是以慢行交通规划为基础.在介绍慢行交通的概念、特点和其建设意义的基础上,以郑州市为例,指出其慢行交通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讨慢行交通的规划策略,以期对其他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提供帮助.
城市公共自行车因其零排放、灵活性强和可达性高等优点,成为城市公交和地铁之间转换和衔接的重要市内交通工具,也是短距离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以兰州市城关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以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刷卡数据和实地调查问卷获得的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选择模型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前后居民出行特征的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者主要是20-40岁之间的中低收
分析了公交交通影响因素,利用公交优先理论、交通微循环理论,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针对菏泽市公交交通现状问题,提出公交交通改善对策,以改善公交服务质量,缓解交通拥堵,构建城市可持续交通体系.
作为城市触媒的高铁交通枢纽,传统铁路枢纽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均已无法满足其发展的新要求.不能再将高铁车站视作孤立于周边地区而存在的建筑,必须将二者进行相互联系与整合,进而形成一个更大范围内的触媒,并进一步影响更大范围的区域,最终对城市产生强大的催化作用.与过去普通火车站地区相比,高铁交通枢纽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共交通与服务功能.城市公共空间通过立体化组织依附于它,不仅可以取得更好的公共空间利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