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水平指标检测与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OU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在乙肝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Real-time RT-PCR)检测38例乙肝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miR-122和miR-22)的表达.分析血清乙肝病毒特异性miRNAs的表达水平与肝癌切除术后的预后与复发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显示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风险、病毒学应答率与基线高病毒载量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价拉米夫定(LAM)加阿德福韦(ADV)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高病毒载量的CHB患者病毒学应答差异.方法 4个研究中心共纳入160例HBeAg阳性CHB初治患者,并分组(1∶1)至LAM+ADV或ETV组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血清HBV DNA水平检
会议
目的 设计合成多条基因型特异性多肽,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血清分型方法 ,与荧光PCR方法 做对比,评价该方法 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1日~2013年1月31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慢性HCV患者80例.其中HCV基因Ⅰ型40例,HCV基因非Ⅰ型4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7例,丙肝肝硬化患者23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范围在19~80岁,平均年龄
会议
目的 观察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获完全应答后,比较序贯IFN巩固治疗或单一LDT巩固治疗的疗效.探索治疗期间血清HBsAg水平对停药后持久应答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的CHB患者获完全应答后选择不同的停药方式进行随访观察.分别对停药后的持久应答、血清HBsAg水平对停药后持久应答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累计复发率的计算采
会议
目的 肝脏特异性表达的microRNA-122近年来被认为是急性肝损伤的早期、灵敏血清标志物.由于血清/血浆microRNA检测尚无公认稳定内参,内参和检测方法 的选择导致诸多循环microRNA研究结果 存在偏差.本研究拟建立血清microRNA-122绝对定量检测体系,评价急性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microRNA-122水平与血清ALT的相关性及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与HCV病毒载量和肝组
会议
目的 观察普通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非高病毒载量基因1型和宿主IL 28B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2例慢性丙型肝炎有5.0 ×106拷贝/ml≥血清HCV RNA定量≥5.0×102拷贝/ml,同时宿主基因型IL 28B CC型和HCV基因Ⅰ型的初次治疗患者,给予普通干扰素(300mIU,隔日注射1次,皮下)联合利巴韦林800~1000mg/d(以12~15mg/kg/d的利巴韦林为标
会议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产妇的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状况,探讨其所生新生儿发生官内感染传播的,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宫内感染的机制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 连续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207例HBsAg阳性产妇及所生的21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双生子4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以及流行病学资料,采集产妇肘静脉和新生儿出生24小时之内未接受主
会议
目的 探讨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α1 antitrypsin deficiency,AATD)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材料与方法 解放军302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AATD病例6例.男∶女=1∶1,儿童患者3例,成年患者3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岁,平均年龄25.83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穿刺病理检查,肝穿组织进行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
会议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潘氏细胞防御素-5、分泌型磷脂酶A2和溶菌酶转录表达变化及与细菌移位的关系.方法 SPF级SD大鼠48只,采用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复制急性肝衰竭模型,剂量1.2 g/kg.分别于注药0h、8h、16h、24h、48h和72h处死,每个时间点各8只,取末端回肠组织,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测定不同时间点回肠防御素-5(RD-5)、分泌型磷脂酶A2(s
会议
目的 为满足肝衰竭患者临床诊断治疗中需要,如建立独特的双通道静脉通路、监测中心静脉压、进行高压注射造影剂、反复使用血制品或输血、反复采血、每天输液治疗时间长、病情危重、病死率为高、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等,减少传统静脉输液治疗途径存在各种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预防和减少药物外渗及便于护理用药安全管理等,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等,对肝衰竭患者病情变化应急救治中提供前
会议
目的 肝衰竭(HF)患者常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国内常用凝血酶原活动原(PTA) <40%为实验诊断标准,但受出血消耗、合并DIC等多因素干扰.部分凝血因子由肝产生具有特异性,我们观察凝血因子是否更好的代表肝功能水平变化.方法 我中心对61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进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因子V、Ⅶ、Ⅷ、Ⅸ做了检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