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值滤波和稀疏约束的多源地震数据分离方法

来源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4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源地震激发(blend)方法对于提高常规地震数据采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陆地和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若可以比较好地去除这些随机噪音,则就可以实现多源地震数据的分离。提出一种小窗口中值滤波与稀疏约束联合去除随机噪声的方法,即先使用小窗口中值滤波去除大部分、大幅值的随机噪音,然后把中值滤波结果使用稀疏约束地震数据去噪方法进一步实现去除残余噪声的目的。中值滤波的窗口尺度和稀疏约束去噪的阈值水平需要综合协调设置。由于第一步小窗口中值滤波已经去除了大部分随机噪音,并保持了微弱的细节信息,第二步稀疏约束地震数据去噪中阈值水平就可以比较低。联合去噪可以在去除孤立随机噪声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持地震数据中所需要的主要信息,理论与试验证明本方法可以取得比单步方法更好的去噪效果。经过去噪后的地震数据通过抽道集转到共炮域就得到了分离后的各个炮集记录,从而完成了多源地震数据分离的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新旧版本的分类条文进行了认真比较和分析,阐明了修改颁布和学习掌握新规范的必要性,提出了对小单体重要建筑要采取防雷措施的意见。
近几年农村雷击事件增多,因遭受雷击的成因有其普遍性。我们通过对农村防雷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对农村的防雷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造成农村雷电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房屋缺少防雷装置和防雷意识淡薄、防雷知识缺乏。为此本文从农村房屋的防雷现状,到田间、林区、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的防雷现状分析,得出由于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雷电知识贫乏,面向农村的防雷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工作力度不够等,造成大多数农民连基本的防
西气东输豫南燃气支线工程为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输气管线的调压、增压、流量控制等一系列操控指令是由计算机网络终端控制的,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抗LEMP(雷电电磁脉冲)过电压的能力十分脆弱,燃气管线的控制单元一但受损,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是难以估量,因此驻马店燃气门站完善防雷防护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有关单位电子设备遭受雷击的分析与总结,就其中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SPD的筛选及安装和接
利用郑州探空资料和雷暴人工观测资料,对郑州市的雷电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一年中郑州的雷暴日主要出现在6-8 月的夏季,约占全年总雷暴日数的77.7%,以7 月为最多,占夏季6-8 月总日数的45.4%,而占全年总日数的35.2%。全雷暴日变化明显,只有较少的雷暴出现在上午时段,大部分雷暴始于午后,以 14 时后出现的较多。据统计,有90%以上的雷暴天气同时伴有降雨、短时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根
现阶段的雷电预警主要分为0-2 小时的临近预报和0-12 小时的潜势预报,其中以0-2 小时的临近预报为主,由于预报手段的单一以及预报效果的不理想造成0-12 的潜势预报被忽视。闪电活动是大气不稳定能量释放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强对流天气。许多学者对雷暴形成机制和预报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研究认为,雷暴是中尺度对流活动发展的结果。在对流活动中,热力不稳定决定了对流发展的强度, 而动力作用对
为了研究年雷暴日数与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关系,本文采用2007-2010 年湖北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和相对应的气象台站人工观测雷暴日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以观测台站为圆点,观测人员所能听到最远半径的雷暴声,建立了雷暴日数与云地闪电密度关系式,从而可采用历史雷暴日数计算出某地云地闪电密度气候平均值,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文中选取湖北省28 个气象台站,并
针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区域雷电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汉城市圈全年各月均有雷电闪击发生;全年共探测到雷电闪击303770 次,其中,正闪10361 次,负闪293409 次,负闪占总闪数的 96.6%;最大正闪强度为442.3kA,最大负闪强度为-477.6kA。1 月份雷电闪击次数最少,仅13 次;7 月份雷电闪击次数最多,达到152620 次;7 月和8 月雷电活动频繁,这2 个月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截至2010 年9 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以下简称“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631 座,全国正在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项目达1849 个。在全国设市城市中,已有593 个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0.7%;累计
采用湖南省衡阳市ADTA 型闪电定位仪获取的2007 年1 月1 日~2010 年9 月17 日观测数据,分析了衡阳的雷暴日随月份、地区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衡阳的雷暴日随月份分布不均,其中,6、7、8 月三个月份的雷暴日数较多,占全年的44%以上,甚至高达75.67%(07 年衡阳市区);在1、2、10、11 和12 月期间发生闪电的天数较少,甚至没有发生闪电。同时,雷暴日在衡阳8 个地区(2
氮氧化物NOX(NO+ NO2)在对流层主要影响O3 和OH 自由基的含量,从而导致全球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而闪电产生的氮氧化物LNOX 是对流层上部NOX 的主要来源。闪电与对流层上部NOX 较好的相关性使LNOX 的研究成为预测气候变化的依据之一。LNOX 的垂直分布主要呈现“C”型,即近地面和对流层上层占NOX 总量的比率较大,而人类活动产生的NOX 向上输送的高度是有限的。对流层上部的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