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敖仑花斑岩型钼矿床中暗色包体的发现及其存在意义

来源 :2012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敖仑花钼矿床的敖仑花岩体及后期英安斑岩脉中发现大量暗色微粒包体的存在。其赋存形态、岩相学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石之间组分的线性相关性及年代学特征的一致性表明,在敖仑花岩体形成过程中存在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并指出幔源的基性端元对成矿作用具有很大的贡献,这些特征也暗示敖仑花岩浆混合的基性端元可能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硫和金属Mo,Cu等物质的来源。
其他文献
在近期的野外工作中发现,蚌埠地区的荆山花岗岩中穿插有宽度大于1米长度达几百米的煌斑岩脉,在生脉体中发现有大量的长英质捕虏体,通过对这些捕虏体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详细研究,结合荆山花岗岩矿物学的研究认为荆山花岗岩为无水条件下黑云母脱水熔融产生,对比荆山花岗岩和黑云母片麻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推断荆山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受帘石、磷灰石、长石的分异及石榴石形成的影响。而这种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年代学资料是其它各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但是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独居石和磷钇矿的LA-ICP-MS定年工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中的独居石和磷钇矿往往富集包裹体,由于基体性质的差异和较高的普通铅组成,这些包裹体给定年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干扰。仔细的透反射光拍照检查和分析过程中尽力回避包裹体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准确厘定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
变质作用过程中压力与温度条件的确定,是探讨变质地质体构造-热演化过程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有时岩石中不缺少任何必要的矿物,但是其中一种矿物发生了化学蚀变,以致无法测得其化学成分。不过却可以估算压力的极限值。文章列举了压力极大值、压力极小值、温度极大值、温度极小值估算的例子。所估算的这些压力或温度极限值,尽管不精确,但是其地质意义明显,对于研究变质地质体的构造一热演化,仍然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本文通过祁连造山带玉石沟蛇绿岩套新鲜的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的研究,进而探讨橄榄岩的成因。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成分特征初步表明,玉石沟蛇绿岩套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的成因明显不同,方辉橄榄岩可能是原始地慢部分熔融后的残余和熔体或流体改造的结果。纯橄岩则为岩浆堆晶作用的产物。
笔者赴藏南泽当地体对所谓的洋内弧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工作,来检验其是否真的为洋内弧。泽当地体如为洋内弧,其北侧应该与冈底斯弧间存在缝合带和相应的岩石构造,但详细的野外工作表明并未发现其间存在缝合带的证据。泽当地体主要岩石类型为大面积发育的钾玄质火山岩,而钾玄岩系列更可能是大陆边缘弧背景的产物。这些证据均表明泽当地体不可能是洋内弧残余,而是冈底斯弧的残片。加厚地壳熔融的花岗质
本文系统报道了来自羌塘、拉萨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代表性剖面的石炭一二叠纪含砾板岩、含砾砂岩以及砂岩砾石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铬石Hf同位素数据。研究实践表明,通过不同岩性(包括砂岩砾石)中碎屑错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可以有效地鉴别西藏高原石炭一二叠纪冰海相杂砾岩的物源区,为西藏高原古地理重建提供关键约束。
笔者在多年青藏高原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资料,提出青藏高原二叠纪的古地理图。该古地理恢复图要点如下:昌都地块和羌塘地块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地理属性,羌塘中部的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应代表二叠纪时古特提斯洋主支;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二叠纪时具有不同的动物群和层序;分析了各块体的排布方向;二叠纪冈瓦纳北缘的大陆裂解是一个多期次事件。
本文报道了拉萨地体南缘新发现的泥盆纪末期到石炭纪早期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和全岩地球化学数据。这些新数据,结合朗县、加查出现的钾玄质岩石,推测拉萨地体南部泥盆纪末期到石炭纪早期花岗岩类很可能形成于一种伸展背景。提出朗县、加查这套泥盆纪末期到石炭纪早期的花岗岩类很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背景,并推测该弧后盆地的进一步发育形成了以松多榴辉岩为代表的特提斯洋。
Post-collisional high Sr/Y-type magmatism in the southern Lhasa terrane extends~1500 km along the strike of the orogen.The origin and magma generation mechanism for these rocks remain controversial.We
本文提出的大地构造膜动力学说,具有独特的膜特性和充足的膜动力,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大地构造形成机制的核心。大地构造膜动力学说对传统大地构造板块漂移学说构成了实质性的质疑,为大地构造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学支持,并将对地球动力学、大地构造学、地质学、地理学,乃至相关的探矿学、地震学、考古生物学等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