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量脑脊液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08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大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5例,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入院48小时内行颅脑CTA,11例明确为颅内动脉瘤,35例均未发现动静脉畸形,按照患方意愿、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史、年龄、性别分为实验组19例,对照组1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phkl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及TLR2抗体干预对Sphkl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LR2和Sphkl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三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M12n=6,M24 n=6,M48 n=6)和TLR2抗体干预组(T12 n=6,T24 n=6,T48 n=6)
会议
目的:研究合并恶性肿瘤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D-二聚体水平.方法:比较合并恶性肿瘤的脑卒中(ca-stroke组)与无恶性肿瘤不明原因脑卒中(cr-stroke)以及有活动性肿瘤但没有脑卒中(ca-control)三组患者的临床因素、D二聚体水平、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的梗塞灶分布特征.结果:脑卒中可能是恶性肿瘤的首发表现,以脑卒中起病的恶性肿瘤中44.4%已发生远处转移.ca-stroke组D-二聚体
会议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9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TOSAS病因分类:LAA23例(23.5%),CE12例(12.2%),SAA25例(25.5%),SOE27例(27.6%),SUE11例(11.2%).青年脑梗死大部分有明确的病因,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栓塞性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脂血
会议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血浆D-二聚体动态变化.方法:选择近一年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102例,随机抽取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以及同期健康查体者100例,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颈动脉彩超检查,了解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硬化程度,比较三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有无差异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
会议
目的:总结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表现、影像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连续收治的11例小脑幕DAVF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56.2岁.急性起病6例,亚急性起病2例,慢性起病3例.临床常见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震、共济失调,少见表现构音障碍、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耳鸣、听力下降、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癫痫、复视等.
会议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是否与调节VEGF表达有关.方法:通过自体血5μl注入尾状核建立ICH模型,于造模后腹腔注射重组人G-CSF (rhG-CSF),连续3d,并于侧脑室注入VEGF受体拮抗剂SU5416.分别用ELISA及Western blot法测定正常纹状体及血肿周围VEGF及其受体表达变化.分别用尼氏染色、TUNEL染色、We
会议
患者为中年男性,急性起病,因"意识不清、视物成双、左眼睑闭合不全3d"人院.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有20余年吸烟史,每天10支;有10余年饮酒病史,每天2斤白酒;其父亲50岁时死于脑梗死,其哥有脑梗死病史.
会议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各自诱因的特点.方法:将80例患者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分成4组,分析各组发病诱因的特点.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占50%,居首位,其次为情景性晕厥,占31%.晕血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中最常见诱因.排尿为情景性晕厥中最常见诱因.而颈部按摩为颈动脉窦晕厥最常见诱因.结论:不同类型的神经介导性晕厥其诱因特点各有不同,临床上可针对不同诱因进行防治.
会议
卒中预警门诊的开展立足本地区的人群发病特点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切莫盲目借鉴与"拿来主义",构建适合本地区的脑卒中预警常模.借助卒中预警门诊这一支点,利用图文、案例结合,于世界卒中日及节假日期间举行宣讲活动及定期召开患友会,针对脑卒中七项日常生活方式的指导,增加患者群体及公共人群支持系统卒中早期预警症状及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科室医务工作者脑卒中不同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判定、神经行为学的
会议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免疫蛋白酶体LMP2和LMP7表达和意义.方法:1.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脑缺血1h再灌注时间点为4h、24h、 72h和7d) .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