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儿童医院护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来源 :中国西部护理联盟第二次学术交流会暨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uajian2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分析儿科护士继续教育现状,为护理继续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西安市儿童甲医院179名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 结果:179名研究对象中,98.3%的护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完成继续教育学分,途径主要是科室培训和网络远程教育,75.4%的儿科护士认为在过去1年接受的继续教育内容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内容低于50%;儿科护士在获取继续教育学分方面存在着代刷学分、网课不听只答题及网课他人代答题等问题;90.5%的护理人员认为影响参与继续教育的因素是学习与工作冲突;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内容需求主要集中在对新理论、新技术、专业知识及护理科研方面. 结论:儿科护士继续教育存在着被动性,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缺少实用性、针对性、创新性,应提高儿科护士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灵活继续教育的形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领域,激发护理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热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妇科病房内开展日间化疗医护一体化1站式治疗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解决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住院化疗难、治疗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方法:确定日间化疗收治对象、进入日间化疗住院流程,建立医护一体化1站式管理新模式;对新模式的运作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和创新,实现妇科病房内开展日间化疗的管理新模式.结果:病房内开展日间化疗在医护人员配置和床位的改建上,可极大的缓解医护人力不足及手术床位紧张的状况.日间化疗
护理人文关怀的体现在于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活动方式、跨文化护理),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文中着重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以护士为中心的人员管理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文中分析了儿科护理风险及相关因素,包括管理因素、员工素质、仪器设备、技术隐患、环境设施、病人因素。针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护理人员、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文中介绍了以患者及其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概念,分析了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进一步提出儿童医疗辅导的方法。
目的:探讨跨学科专科护理会诊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专科护士对科室21例患者非本业护理问题的会诊处理效果.结果:护理会诊能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同时也提升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护理能力.结论:开展护理会诊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可在临床广泛开展和大力推进.
目的:探索基于TTT的集束化教学方法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经过TTT培训的培训师对新生儿科50名护理人员采用TTT的集束化教学培训方法,按照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组织、培训评价等流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班教学、培训分组、课前“破冰”、理论讲授与技术操作相结合、有奖抢答、情景模拟、现场问答、要点总结等方式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复苏考核成绩及分析培训后的满意度.结果:培训
目的:观察改良式冲管手法对降低新生儿PICC导管堵管率的效果观察.方法:将52例入住儿科新生儿病室行PICC置管术后的新生儿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A组26例和B组26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冲管手法冲管,对照组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手法冲管,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发生药物沉淀率、导管堵塞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冲管手法冲管可有效减少PICC管道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在NICU危重新生儿压疮预防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27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危重新生儿38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基于证据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新生儿皮肤风险评估、自制水枕、新型敷料、体位护理、人员培训等),比较两组新生儿校正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24例发生压疮,校正压疮发生率为8.
目的:在反应范围模型与早产并发症模型指导下,探讨住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有效防治FI提供理论及实证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6年12月入住新生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观察表》,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早产儿发生FI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①
静脉穿刺(采血、留置针穿刺)是每个住院患儿必须要经历的,因静脉穿刺而引起的疼痛也是住院患儿要面对的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不论是足月儿或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疼痛对于新生儿,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如代谢增加,心血管机能不稳定,灌注减少,呼吸、免疫改变,代谢耗氧量增加,病情恢复差等一系列近期影响,以及发育迟缓,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损伤以及情感紊乱等远期影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