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霍尔德菌CF-66发酵液的膜分离工艺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_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 )CF-66 的摇床培养获得具有活性的抗菌物质,对其发酵液中抗菌物质的提取采用超滤方法。结果表明:在室温、膜两侧压差0.02MPa-0.03MPa、料液体积流量为14L/h时超滤,抗菌活性物质均截留在浓缩液中,超滤浓缩的体积比为2.0﹪-3.6﹪。而在室温、0.02-0.03MPa、水的体积流量为14L/h,先关闭透过液阀门清水超滤5min,再开启透过液阀门超滤30min,0.3﹪ H2O2 浸泡40min后,可使膜通量恢复97﹪。
其他文献
以固态发酵条件下的微生物为材料,采用TRIZOL试剂快速提取法、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以及CTAB法提取其总RNA,通过RNA的产率、纯度、电泳图谱等分析所得的总RNA质量,确立适用于总RNA提取的方法。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得的总RNA很少有降解,纯度较高,可满足下一步实验的要求,同时为固态发酵微生物总RNA的提取提供一种方法参考。
本文主要对根瘤土壤杆菌发酵生产CoQ10 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包括碳源、氮源的选择以及初始pH、装液量和接种量的优化等对CoQ10 发酵的影响。
目的:研究酶在丹参提取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不同因素对酶解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与紫外检测分析方法,以丹参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原药粒度、酶用量、固液比、第一步酶解时间及第二步水提时间五个工艺参数分别进行实验,以确定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酶法提取丹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t=50℃;pH=4.6;粒度为20~35 目;E:S=1:200;第一步酶解时间为80min,固液比为1:
采用固定化小分子伴侣复合柱层析法复性重组人γ-干扰素,将本实验室制备的小分子伴侣shtGroEL191-345 固定化在Ni-NTA 亲和凝胶柱中,并与体积排阻层析柱(SEC)串联使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中SEC 柱能避免上样样品中高浓度变性剂对小分子伴侣的变性作用,比单独使用固定化小分子伴侣柱的复性方法,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优化的复性条件下,复性后重组人γ-干扰素的活性收率是稀释复性的4.2 倍
将分子模拟方法引入到蛋白质离子交换层析中静电相互作用研究。选用蛋清溶菌酶和牛胰凝乳蛋白酶为模型蛋白质,阳离子交换吸附剂SP Sepharose FF 等为模型层析介质。根据PDB 数据库中获得的蛋白质三维结构数据,分析了介质孔径和配基分布,以点电荷模拟离子化功能配基,构筑了蛋白质-介质配基模拟表面体系。采用MCCE、Delphi 和GRASP 等程序包进行了分子模拟计算,考察了作用方向、作用距离、
研究了在非水体系中,利用脂肪酶催化水解扁桃酸乙酯外消旋混合物拆分R(-)-扁桃酸。通过实验,筛选出脂肪酶N435水解R(-)-扁桃酸乙酯最有效。确定了最适反应条件:用叔丁醇作溶剂, 50 mg 脂肪酶N435,底物RS ( μ ) -扁桃酸乙酯浓度为0.25 mol/L,底物配比即水:RS (μ) -扁桃酸乙酯的摩尔比为5:1,反应温度40 ℃,摇床转速200 r/min,反应时间24 h,最终转
研究了黄原胶补料分批发酵的工艺。试验发现,碳源水解20 分钟可以促进黄原胶的发酵,其最佳的DE 值为32.5﹪。进一步利用正交试验考查了培养基起始碳源的浓度、补料培养基的组成、补料的开始时间及补料的方式对产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起始碳源浓度为4%,24 小时开始进行指数补料,补料培养基含0.1%的蛋白胨的发酵方式效果最佳。动力学结果显示,该工艺条件优于间歇发酵的结果。
建立了非对称垂直流场流分级耦合多角度激光散射的分级分析方法,对绿色荧光蛋白包涵体颗粒的粒径分布及形状等性质进行分析。考察了操作流速和上样量对场流分级分离精度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操作流速(Fc=Fout=0.3 mL/min)和上样量(25 μL);通过将场流分级与多角度激光散射仪耦合确定了包涵体颗粒的方均根半径在130-280 nm 之间,颗粒形状近似为球形。
目的:研究DM301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酚酸B 的工艺条件,建立了丹酚酸B 的HPLC-UV 分析方法。方法:用DM301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酚酸B,并用HPLC 对丹酚酸B 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经过DM301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干浸膏中丹酚酸B 的含量由纯化前的5.5﹪提高到24﹪,HPLC 分析中丹酚酸B在0.72~3.6μ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
对处理发酵液后污染严重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的进行化学清洗试验研究,在本实验中,由电镜与红外定性分析了污染物成分,确定了氧化剂高锰酸钾的使用条件,比较了氧化清洗的加酸前后及还原前后的清洗效果,并对清洗后的中空纤维膜进行一系列的物理性能力学测试。最后进行了双向流工艺的在线中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