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沉积物的力学和结构特性的实验测量研究

来源 :第四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沉积物的力学和基础物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工程意义。本文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系统测量了海底沉积物的蠕变力学谱和应力松弛谱,并采用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 表明:随着施加应力和应变越大,海底沉积物样品越软,弛豫时间越长;沉积物的含水量增加,样品变软,弛豫时间增加。拟合结果表明,双指数弛豫模型与实验符合良好,表明存在两个结构弛豫的过程。实验结果可为海底资源的开采和海底动力学灾害预警提供宝贵的指导意见。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开展了不规则颗粒材料堆积稳定问题的研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颗粒材料的堆积与滑坡动力学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了颗粒的外形与接触特性对颗粒材料堆积稳定特性的影响.首先基于随机骨料模型算法生成了三维不规则颗粒,建立了表面形状和粒径随机分布的不规则颗粒模型库;然后设计了颗粒材料的投放堆积与边坡滑动过程,采用动力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了不规则颗粒体系的稳定坡角(休止角)模拟,考虑颗粒单元间的碰撞接触与摩擦
建立了高速铁路聚氨酯固化道床三维离散元模型,道砟颗粒采用不规则道砟簇模型,道砟颗粒之间采用平行粘结接触本构模型。采用“体积扩大系数”和“密度缩小系数”对不规则道砟簇模型物理属性进行修正,以此模拟道砟胶对道床空隙的填充以及在道砟颗粒表面的黏附作用。结合聚氨酯固化道床横向阻力实测数据实现其离散元模型微观参数的标定及验证,进而分析在聚氨酯固化道床中轨枕横向移动时轨枕-道砟颗粒接触力变化特征以及道床内部道
散体动力学仿真中粒子间的碰撞检测是耗时占比很大的一部分,是处理大规模问题中的一个瓶颈。目前广泛采用的区域分解算法通常将碰撞检测过程分为粗检测阶段和细检测阶段。粗检测阶段只判断可能接触的粒子对,缩小接触范围后,在细检测阶段再检测出真实接触的粒子对。为提高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一种任务规划算法将两部分的检测任务分配到GPU中计算,根据每个粒子所拥有的与其相接触的粒子数将检测任务划归不同的层,同层任务并行执
为建立大豆种子颗粒的离散元法分析模型,本文对大豆种子颗粒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参数进行了测试分析。由测试分析可知,大豆种子颗粒的几何形状与椭球形状近似,三轴尺寸均服从正态分布,三轴尺寸中主尺寸与次尺寸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球充填的大豆种子颗粒建模方法;进一步地,选单个大豆种子颗粒分析模型的主尺寸,按正态分布随机生成时,次尺寸通过与主尺寸的关系计算得出,由此建立具有不同尺寸及分布的
大豆种子与土壤颗粒间的碰撞恢复系数是排种器设计计算和仿真分析的重要依据,但其测量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基于试验,借助高速摄像技术对大豆种子与土壤的接触碰撞过程及其碰撞恢复系数进行研究。试验考查了土壤粒度、土壤含水率、种子投种高度、土壤平面与水平面倾斜角度α的影响。另外,由接触碰撞引起的大豆种子的旋转能Er与线性动能Ev之比的旋转率β随着倾角α的增加而增大,在α=40°时达到峰值,后随着角度
裂缝地层中的钻井液漏失是长期困扰着深层油气资源开发的工程难题之一,常用措施是对地层裂缝进行封堵。为实现快速封堵和易于解除,有必要对堵漏材料在真实裂缝中的运移封堵规律开展研究。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仪获取了岩石裂缝的形貌数据,重构了真实裂缝流动空间。采用CFD-DEM仿真模拟了不同尺寸和不同浓度的一级架桥球形颗粒在真实裂缝流动空间中的运移封堵过程。同时加入抗扭模型,研究了颗粒非球形外形带来的影响。研究结
离散单元法是由美国学者Cundall P.A.教授基于分子动力学原理首次提出的一种颗粒离散体物料分析方法.利用离散单元方法对颗粒运动、受力、热量和能量传递等情况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结果.本文首先对离散单元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再对离散单元法在颗粒研究上的运用进行分析梳理,并结合EDEM分析对颗粒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为缩短气吹式三七精密排种器研发周期,减少试验环节和试验次数,提高气吹式三七精密排种器的工作性能,以云南文山三七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排种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基于离散单元法理论,利用EDEM软件建立了三七种子颗粒模型;采用EDEM-FLUENT流固耦合的方法,以排种器单粒率、重播率、漏播率为性能指标,在不同的气吹风压、气吹角度、排种轮转速下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排种过程中气流场的分布
颗粒流在许多自然现象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对其流动过程中瞬态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很多复杂的重力驱动质量流的发生和其非稳态过程的演化特征,这对很多相关的地质灾害的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颗粒流动过程中的质量和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重力驱动下的斜面颗粒流动理论模型,给出了流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特征量的演化特征,包括速度廓线和应力剖面随时间的演化及非稳态阶段的持续时间。基于该
颗粒材料应用极为广泛,工程界所需的精准测量与调控技术迫切。因具有以赫兹接触和耗散非保守性为特征的介尺度相互作用力,以及在类固态时出现的长程力链骨架又是比较容易触发塑性的非线性弹性体,颗粒材料的宏观和介观力学性质都相当复杂,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工程应用角度开展研究难度都很大。为更深刻认识和理解此类物质的力学行为,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相当活跃,但工作报道所基于的关键节点和概念导向却多少存在模糊和分歧。显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