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量元素研究探讨夏塞银铅锌矿床中方解石与成矿的关系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p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从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方解石、方铅矿、晶洞中的黄铁矿以及围岩的徽盘元素分析来探讨方解石与夏塞银铅锌矿床形成的相关性。通过对矿体内不同类型方解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围岩,矿石单矿物的配分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直接推断出形成各类方解石的热液流体与形成矿床的热液流体具有明显的不同。同时,通过对所有类型的方解石的徽盆元素蛛网曲线进行分析,表明形成方解石的热液流体与岩浆流体没有直接的关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而间接推断形成方解石的热液流体不属于成矿流体。简而言之,形成方解石的热液流体与成矿流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方解石的形成与矿床的形成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分析Global CMT震源机制解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震断层区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2003年Ms6.6地震的同震滑移分布作为位移边界条件,采用PyLith有限元软件模拟了2003年Ms6.6地震前后研究区的地壳应力场分布。对于余震过程形变过程,本文主要利用GPS和InSAR资料为约束进行模拟研究,并对余震过程中地壳应力场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本文对20032004年青海德令哈系列地震过程的物理
三保银矿床的Ag以类质同象斌存于水锰矿和硬锰矿之中,且Ag品位与K、 Ba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根据三保银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物组合、元素组合特征等初步推断该矿床的形成与岩体的倾入有关,应该属于热液型锰银矿。
通过对比不同时代蛇绿岩中不同类型铬铁矿石、围岩及Re-Os同位素特征,探讨在古大洋形成过程中,由于铲状裂解作用,古大陆岩石圈地幔残留在古大洋内,参与古大洋扩张、俯冲等演化过程,并根据实验岩石学研究成果,分析元素Cr在地球早期壳幔分异过程及在大陆裂解过程中发生预富集的可能性,并将蛇绿岩中铬铁矿床的成因模式定为:(a)早期壳-幔分异作用对元素Cr的富集作用;(b)大陆裂解过程中,压力下降赋存在石榴子石
外际底金银矿床的形成,是由于矿区地层中丰富的成矿物质,在岩浆活动的活化、迁移和富集作用下,通过断裂构造形成的通道进行运移并赋存于其中,从而形成了外际底矿床。矿床以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蚀变等中低温热液蚀变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一半自形为主,还具有他形结构、交代溶蚀结构、碎裂结构、乳浊状结构及固溶体分离结构。综合认为,外际底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类型。
本研究选用莱茵衣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控制条件纯培养的方法,运用双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向培养液中添加两种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的碳酸氢钠供微藻生长利用,基于这两种条件下的的藻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计算出了微藻利用添加的无机碳的份额。并通过添加两种特异性抑制剂计算出了微藻利用不同无机碳途径的份额。两种抑制剂分别是:Acetazolamide(AZ),是专一性抑制碳酸醉酶胞外酶的抑制剂
根据最新研究,本文厘定了阳山金矿带控矿构造的三个阶段演化模式:(1)成矿前:近NS向挤压极端;(2)成矿期:近NE向的挤压阶段;(3)成矿后:NE向挤压作用持续。
含矿构造具羽状张节理、晶洞构造,构造角砾亦呈张性特征,如角砾大小不一、成分为炭质板岩、自身不含矿,以此判断矿体主要赋存于张扭性断层(或裂隙)中。矿区构造走向主要呈近NS走向和NNE走向,其它走向(如近WE向)构造亦有体现。含矿构造主要呈NNE (60°;其它走向以及缓倾角构造均未见含矿现象。矿体赋存状态较广泛,或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或赋存于上盘,或赋存于下盘。较早期构造含矿,特征主要为石英脉充填,
里农岩体边缘花岗闪长岩(JY1126)为陆-陆碰撞型花岗岩,形成于陆-陆碰撞时期;结合其锆石U-Pb年龄(227 Ma ),可推知至晚三至世(227 Ma之前),金沙江缝合带沿该处已经闭合,进入到了陆-陆碰撞阶段。 在239~227 Ma期间,羊拉矿区内里农岩体在高温区间经历了长达12 Ma的缓慢冷却过程,这一过程为成矿金属元素富集提供了有利的温度条件和足够的时间,为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在约227
本文主要通过对石英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测定,探讨呷村矿床的成矿机制等。结果发现,呷村矿床属于中低温矿床,呷村矿床形成后期可能有大气降水的混入,而改变了其流体的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该矿床具有多期性。
通过对1017高地因多金属矿床矿石流体包裹体、硫、铅、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矿石中硫来源于沉积硫与岩浆硫或地幔硫的混合;矿石中硫化物的铅源主要来自地壳深部的岩浆源区,并混入了部分富集铀铅的上地壳物质;成矿流体中的水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流体为中低温度和中低盐度的流体。结合1017高地银多金属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1017高地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明显不同于火山或次火山热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