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种不同脂肪水平下评估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与蛋能比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体

来源 :第五届“全国石斑鱼类繁育与养殖产业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k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在3种不同脂肪水平下,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与蛋能比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体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计了12组等能实验饲料,包含3种粗脂肪水平,分别占饲料干重7%、10%、13%;在每种脂肪水平下设计了4种不同粗蛋白水平(40%、45%、50%、55%)或者4种不同蛋能比(0.111、0.125、0.139、0.153),每组实验饲料设三个平行.实验初始体重4.73g,饲养于36个容积为0.46m3的流水网箱(1.2m×0.7m×0.5m)中,网箱每3个放置于1个6m3的水泥池(3m×2m× lm),放养密度为22尾/网箱.实验鱼采用定量投喂的方法,实验周期为8周,每周称取网箱中鱼的总体重,根据每个网箱鱼总体重调整投喂量.实验第1至第8周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9%、 7%、5%、5%、4%、4%、3%、3%,每天等量投喂2次(早上8.00,下午4.00).实验期间,每天检测水质(盐度28%、水温28℃、溶氧6.0-6.2 mg/L、氨氮0-0.20 mg/L).结果表明:不同脂肪水平对鱼增重率(WG)、饲料系数(FCR)、肥满度(CF)、肝体比(HSI)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每个脂肪水平下,投喂40%粗蛋白水平饲料组的实验鱼增重率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0.05),而45%、50%、5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增重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投喂40%粗蛋白水平饲料组实验鱼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投喂45%、50%、5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的鱼,饲料系数在45%与5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同样,饲料系数在50%与5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4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50%粗蛋白水平饲料组.不同粗蛋白水平对各实验组鱼肥满度影响不显著.40%与4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实验鱼的肝体比显著高于50%与5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40%与4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肝体比无显著性差异,50%与5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肝体比也无显著性差异.13%粗脂肪水平饲料组实验鱼的肠系膜脂肪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7%粗脂肪水平饲料组实验鱼的肠系膜脂肪体比显著低于其他组.40%粗蛋白水平饲料组的肠系膜脂肪体比显著高于5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40%与45%和50%粗蛋白水平饲料组实验鱼的肠系膜脂肪体比无显著性差异,5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与50%和45%粗蛋白水平饲料组实验鱼肠系膜脂肪体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当饲料中粗蛋白(或者蛋能比)含量由55% (0.153)下降至45% (0.125)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无显著性变化,但当饲料中粗蛋白(或者蛋能比)含量由45% (0.125)降到40% (0.111)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显著降低;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由13%下降到7%时,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无显著性变化.
其他文献
依据2010-2012年长江口春季鱼类与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AMs)分析该水域棘头梅童(Collichthys lucidus)、矛尾虾虎(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光泽黄颡(Pelteobaggrusnitidus)分布(丰度及出现)与盐度关系,结果显示:3种鱼类丰度与盐度之间均具有统计学相关性,棘头梅童丰度达到最大值盐度在5-10范围内;矛尾虾虎丰度整体随
剩余产量模型是最简单和应用最广泛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之一.CEDA和ASPIC是使用非平衡剩余产量模型对渔业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计算机软件.大西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分为三个群体:北大西洋群体、南大西洋群体(以北纬5度为界)和地中海群体.与其它两个群体相比,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群体资源状态较好.1974年到2007年,南大西洋长鳍金枪鱼的产量在14600到40600
本研究以相同养殖环境条件下分别以点带石斑鱼(S)、大菱鲆(D)、河豚(H)以及半滑舌鳎(B)4个鱼种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池中采集水样与载体为对象,采用平板分离法及液体培养法定量研究具有除P能力的细菌及其特性.结果显示:在4个系统中共发现16株可培养除P细菌;通过液体定量培养发现其中Acinetobacter pittii、哈夫尼希瓦氏菌、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分别为4个净化池中除P能力较好的细菌,除P
水电开发带来了巨大的能源与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阻断了河流的连通性,妨碍了鱼类的洄游和顺利完成生活史,阻碍了鱼类种群之间基因交流,继而对鱼类资源产生了严重威胁。为了维护流域生态平衡,修建过鱼设施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措施。过鱼设施的设计与建造不仅与水动力学相关,也与鱼类游泳特性紧密相关。我国游泳特性及过鱼设施研究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水利工程整体的发展。各国研究者们报道了流速、温度、鱼大小等因素对游泳特性的影
用密闭式呼吸实验法探讨了不同水温下(20℃、25℃、30℃),鲈形目鮨科中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珍珠龙胆石斑鱼5种鱼类(体重范围为51.4g~84.59g)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盐
为了探索名贵鱼类在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生长特征,从海南省琼海引进了珍珠龙胆石斑鱼、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和老虎斑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苗种(全长11.59cm~14.41cm,体重26.00g~48.75g),经循环水系统12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东星斑和老虎斑3种名贵鱼类,全长分别达到38.51±2.50 cm、35.42
石斑鱼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石斑鱼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产业规模也随之发展扩大。目前已基本建立石斑鱼繁育技术体系、苗种培育技术体系和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杂交石斑鱼的培育成功进一步推动石斑鱼养殖产业迅猛发展,同时也揭开了石斑鱼育种工作的序幕。未来发展方面,除苗种繁育技术、优良品种培育技术、高效配合饲料研发技术、病害防治技术仍需继续提升之外,建设可持续的高效、低碳
为了探究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趋光行为,在直径1.5m×高0.8m的圆形蓝色玻璃水槽内,通过光梯度法,对体长约17.5cm,体重约205.2g的棕点石斑鱼在可见光(400-900nm)范围内的红、黄、绿、蓝、白及黑暗6种光波长及在不同光梯度、光照时间下的趋光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究了棕点石斑鱼的喜光行为,为棕点石斑鱼养殖环
基于流水式水泥池(6m×3m× lm)饲养石斑鱼,评价石斑鱼粉状配合饲料与一定比例的鲜杂鱼浆或淡水混合后制成软颗粒配合饲料投喂东星斑(Plectropomus leopardus)和珍珠龙胆(♀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 (1)采用石斑鱼专用粉状配合饲料与鱼浆的配比为6:4制成的软性颗粒配合饲料投喂平均
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RGNNV)是多种海水鱼类的重要病原.本文针对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体系中Mg2+浓度、dNTPs浓度、反应温度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5mmol/L MgCI2、1.2mol/L Betaine、1.2mmol/L dNTPs、1.6mmol/L引物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