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的高压直流线路地面合成电场测量系统

来源 :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_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开发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地面合成电场测量系统,阐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并说明了主要软件流程和编程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用性.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在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下架设抽能导线为线路周边负荷供电的一种新型供电方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简要说明了输电线路沿线抽能供电的原理以及抽能导线感应电压的产生机理,通过仿真建立输电线路和抽能导线的仿真模型,得出抽能导线的感应电压主要是容性耦合作用产生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输电线路水平和三角两种排列方式下抽能供电系统的等效电源和内阻抗的特性.
本文针对电压稳定约束条件下的交直流混合系统可用输电能力(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ATC)计算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单元算法的交直流混合系统ATC计算方法.文中基于连续潮流方法,考虑交流系统潮流计算约束条件以及直流系统运行和控制方式对交流系统的影响,将直流系统单元化处理,采用牛顿法求解直流系统并灵活地处理换流器分接头,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直流单元的交替迭代
本文在直接频域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换流阀模块频域阻抗特性的计算方法,并采用其中一种方法获得的阀臂阻抗参数,利用基于矩量法的仿真软件FEKO搭建了单相阀塔的辐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该模型考虑了阀模块的屏蔽罩、金属横梁等面天线结构,更准确地体现了阀塔的实际结构.本文还进行了单相阀塔的10:1缩比模型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本文介绍了电磁暂态计算中常用的四种输电线路模型.以传输线方程为基础,对各种输电线路模型进行推导,分析其基本原理、特点及不足;利用PSCAD/EMTDC仿真,对各种模型的稳态特性和暂态特性进行比较.针对电磁暂态计算中各种输电线路模型适用范围得出了一般性结论.
本文建立了超高压输电线路和基于工频量的距离保护的模型,以此为基础仿真分析了短路后的暂态过程,并把暂态量中的非工频分量分为非周期分量和谐波分量,针对非周期分量设计了基于样条函数的滤波器,针对谐波分量设计了FIR滤波器,滤波器响应时间短,能够满足超高压系统继电保护快速动作的要求.通过两种滤波器的组合使用,滤除非工频分量中的衰减直流分量和谐波分量,从而减非工频分量对基于工频量的距离保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
变压器保护在区别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方面一直存在难题.发生涌流时,由于实际电力系统中测得的变压器原边电压取自母线处,合闸前后电压始终存在,则只有在变压器电流迅速增大(铁芯饱和区域)时,回路压降变化明显,电压才开始突变.而在涌流发生之初(非饱和区域),由于励磁电流的产生,电流早已发生突变.因此发生涌流时电压的突变时刻滞后电流突变时刻一段时间.基于此原理,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变压器时差法保护新判据.该判据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三比值法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方法,针对三比值法编码不全,故障划分区间过于绝对,本文提出无编码比值法和贝叶斯网络进行变压器故障诊断,并且利用MATLAB中的贝叶斯网络工具箱BNT建立贝叶斯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已解决传统诊断方法的不足之处.实例证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诊断结果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全面介绍现有变压器绕组变形离线、在线监测方法的实现技术;详细地分析几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在此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电气设备状态检修要求提出绕组变形监测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本文提出采用调整的边际网损系数法分摊双边交易模式下的网损,对采用该方法分摊网损的基本原理、模型算法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某5个节点系统某时段运行下的5个双边合同进行了实例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以用双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纳米SiOx/LDPE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对复合材料的分子间作用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对于纳米SiOx粒子,聚乙烯分子链使纳米SiOx的谱峰的波数变小,并变宽.采用直流高压发生器对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进行了测量,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纳米SiOx粒子在LDPE分子链之间起到了"交联点"的作用,在LDPE分子链之间形成了很强的相互作用,使材料的结构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