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咔唑基团的兼具光电和生物活性的多功能Ru(Ⅱ)配合物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无机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j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合成了一种含咔唑基团组成为cis-RuL(dcbpy)(NCS)2(L=2-(9一乙基-9H-3一咔唑基)-1H-咪唑[4,5-f][1,10]邻菲啰琳,dcbpy=4,4-二羧酸-2,2-联吡啶)的多吡啶Ru(II)金属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质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配合物的多功能性质。
其他文献
以工业品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等为原料,采用复合法制备不同SiO/Fe摩尔比的聚硅酸铁絮凝剂(PSFS)。对松花江原水、屠宰废水和丙烯腈废水的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PSFS对松花江原水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可以达到55%以上;在45mg.L的投药量下,对屠宰废水的COD、浊度、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7%、80%、51%;在投药量为500mg.L、活性炭(AC)用量为10g.L、吸附时间为45min
在B3LYP/Lan12dz,6-31G**水平上,计算了含Cu(μ-O)核的甲烷单加氧酶中间体Q与CH反应的单重态势能曲线。研究发现,Q与CH反应有两种途径,其一是Q中的Cu-O同时与两个H端发生相互作用,生成甲烷分子复合物IM1;然后IM1中的C-H键断裂,通过四元环过渡态TS1,生成羟基化中间体EM2;IM2中的CH和OH基团重新组合,通过三元环的过渡态TS2,生成甲醇复合物IM3;最终由I
在MgO表面附着的过渡金属,如Pd和Cu原子,常用于催化各种化学反应。如它们可以催化低温条件下CO被O氧化的反应过程。CO和O在MgO表面吸附的金属上的吸附和协同吸附被认为是氧化反应的先决条件,在氧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多年来科学家已经研究了一些过渡金属原子对CO吸附的性质,但在分子水平上详细研究O的吸附性质,特别是CO和O混合体系的协同吸附性质和规律还很少见报道,本研究就是填补这一空白,为
为了寻找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其分子和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本文对几种卟啉、酞菁、萘菁及其类似物和衍生物进行了理论研究。各分子的结构在密度泛函B3LYP/6-31G(d)水平上进行优化,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同种方法计算了分子的轨道能级、电荷分布、瓜、Raman、Uv、XPS和NMR等谱学性质。获得的结果将为具有预期性质的功能分子的设计提供有用信息。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Fe-Mo-O、Sr-Ni-Mo-O和Sr-Mn-Mo-O复合氧化物。借助XRD、BET和TPR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利用甲烷催化燃烧反应进行了活性表征。XRD实验结果显示:Sr-Fe-Mo-O和Sr-Mn-Mo-O体系为Sr2FeMoO和SrMnMoO单相结构。甲烷燃烧活性结果表明SrMnMoO经过1100℃焙烧3h仍具有较好的活性,其起燃温度T为430℃,完全
本文研究了在紫外光照射下,添加无机阴离子HPO、SO和HCO对TiO/斜发沸石光催化降解酸性桃红的不同影响。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对于TiO/斜发沸石,添加HPO、SO和HCO,反应速率变小;对于P25,添加HPO、SO和HCO,反应速率变大;添加这些无机阴离子对TiO/斜发沸石和P25影响不同,可能与它们是否表面控制反应有关。本文还进行了COD测定、HO测定和EPR测定,将它们与反应活性相关联,得
本文利用硬脂酸溶液燃烧法合成钙钛矿型LaCo03粉体,探讨了燃烧合成机理,并对所得的LaCo03粉体对高能硝胺类推进剂中的主要成分奥克托金(HMX)进行了催化热分解的研究。
三核钌化合物[RU3O(CH3CO2)6(L)(L)(l)]n由于具有多步氧化还原行为、丰富的混合价化学以及良好的催化性能而被广泛研究。研究发现三核钌团簇间的电子相互作用随着化合价的降低而上升,所以本文利用三核钌化合物[1]+与含低能级π*轨道的偶氮杂环配体反应,通过配体取代三核钌母体化合物中的桥连醋酸根来制备低价态三核钌衍生物。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探讨三缺位Keggin型钨酸盐阴离子[XWO]中不同杂原子(X=Al,Si,Ge,P,As和Sb)对α和β异构体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与[XWO]离子的α/β异构体稳定性规律不同,缺位体系中β异构体皆要比α异构体稳定。中心杂原子的大小和电荷影响体系的结构参数,从而影响所研究体系α和β异构体的稳定性。随着中心杂原子电荷降低和半径的增加β异构体变得更加稳定{ΔE(P)
气相反应ClONO+Cl→NO+Cl存在一个深达-55.3kJ/mol的势能阱,低温时阻止反应产生产物NO和Cl。本文采用B3LYP/6-311++G(d,p)理论方法,研究该化学反应中水分子溶剂化作用,探讨溶剂化过程反应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水分子溶剂化作用使反应势能阱消失,快速反应产生产物NO和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