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WEB2.0门户实践

来源 :上海地区第一届图书馆2.0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da_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创新与人的全面素质发展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人的发展永无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制度创新是社会交往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的选择的产物。制度创新激发人的历史创造活力,发挥人的主人翁精神,使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能力素质不断提高。文化创新,其方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其内容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文化创新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出了
本文采用了自编问卷抽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中小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系统调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课程设置、教材与师资情况;了解了被试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和教育内容的认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满意度的看法,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解与相应的家校配合情况。在分析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整体加强全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处理好理论积淀与科研能力培养的关系需要保证研究生学习的总时间,逐渐减少上课时数,将科研引进教学,同时开展能发挥理论积淀与科研能力培养双重作用的学术活动:学习投入是研究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了保证学习投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即向学生布置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同时对其进行检查、督促,把住质量关;良好的学术环境是研究生成长的动力和保障,为此不仅需要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还需要保障
教育家办学既是中国教育事业当前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清晰指向,更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与急切召唤。教育学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造就未来教育家的历史使命,认识这份使命、创新建设造就未来教育家的新型教育学研究生教育,也是教育自立于社会系统、实现教育自强的必由之路。
对教育研究进行知识论省察是教育学科研创新的内在诉求和应有之义。迄今以来,教育研究中存在着诸如教育学“科学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默会知识的视角出发,为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提供“知识论”理据,并由此反思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促进教育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能路径。
通过对我2000年至2010年123篇教育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方法和方法论意识淡薄:研究方法缺少实证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缺乏报告。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增强研究方法课程的有效性、提倡“定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和运用三角验证增强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建议。
本文针对外语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辨缺席”这一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和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问题和改革趋势,具体探讨了如何在我国外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和发展外语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认为,外语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思辨技能和思辨情感两个方面着手,从教师、教材、学习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课程设置等角度出发,着力培养外语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活动规律的探索,其水平和竞争力是反映区域教育学科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十五”以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的区域分布统计分析,从四大经济区域、31个省级行政区域层面分析了区域教育科学研究的竞争力状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失衡,需要从观念转变、能力培养、政策倾斜和加强协同等几个方面来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科学研究竞争力的提高。
传统的高等教育哲学是基于认识论和政治论的。但是面对传统高等教育哲学指导之下的高等教育实践出现的种种问题,人们认识到传统的高等教育哲学再也不能解决高等教育实践的所有问题。人们开始寻找高等教育哲学的新突破。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活的论述为我们寻找高等教育哲学指明新的方向。生活哲学成为高等教育哲学的新视角。
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深化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任务。本文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探讨其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当前人才培养上存在文化传承方式的落后、文化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和创新文化环境的缺失等断裂现象,提出了开展课内、外教学方式改革,建设一支富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坚守大学精神和使命的衔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