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效应蛋白BspF对宿主细胞蛋白的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第一届布鲁氏菌病国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氏菌病是全球重要的多器官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布鲁氏菌在细胞内可以利用T4SS 分泌多种效应蛋白进入宿主细胞,干扰宿主细胞的功能.为了研究布鲁氏菌效应蛋白BspF 对宿主细胞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的影响及其所发挥的功能.本研究以布鲁氏菌16M 标准株的DNA 为模板扩增BspF 目的 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和空载体转染于HEK-293T 细胞中,并于转染后30h 收集细胞.本研究通过非标定量结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LC-MS/MS),对BspF 作用于宿主造成细胞乙酰化修饰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共鉴定出28 个蛋白的34 个乙酰化位点修饰显著上调,23 个蛋白的23 个乙酰化位点修饰显著下调.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这些蛋白从亚细胞定位、生物学作用、KEGG 通路等进行分析.亚细胞结构定位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乙酰化位点显著上调的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显著下调的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此外,分析结果显示乙酰化修饰显著差异蛋白与新陈代谢、调节细胞内物质分泌和转运、免疫系统功能作用、氨基酸生物合成和代谢过程等多种生物进程相关.发生乙酰化修饰的蛋白基序有3 种,它们分别是DKup、KupXXXKup 和GKup.该研究不仅拓展了BspF引起宿主细胞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所发挥的功能作用,而且还为胞内寄生菌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和复制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资源.
其他文献
布病检测给采样以及检测人员带来潜在危险。我们利用多聚甲醛对细菌的杀灭作用,纯化可能的布鲁氏菌DNA,再通过常规PCR 进行无害化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纯化后检出阳性样本率为100%。实验结果表明无害化处理具有一定可行性。
目的 从四川省某奶牛场9 份疑似感染布鲁菌病的奶牛乳样中进行布鲁菌病原分离鉴定及遗传特征分析。方法 使用常规细菌学方法、PCR 和AMOS-PCR 鉴定疑似布鲁菌分离株的种型,并使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analysis,MLVA)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2 株布鲁菌疑似菌株并鉴定为牛种3b
目的 通过分析2008 年至2018 年呼伦贝尔市职业性布鲁氏菌病(职业性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特征,为防治职业性布病提供经验.方法 收集2008 年1 月至2018年7 月呼伦贝尔市职业性布病245 例报告卡信息资料,对职业性布病的一般情况、流行病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359 例非职业性布病进行比较.结果 职业性布病与非职业性布病患者两组中男性
会议
[背景]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和流行,在我国布病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年来,布病在我国出现反弹趋势,给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挑战.由于我国牛羊养殖数量庞大且相对分散等多方面原因,对于动物布病的相关发病数据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目的]了解我国奶牛布病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布病防控措施及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根据过去5年(20
目的 通过对免疫布鲁氏菌病疫苗的牛羊开展抗体检测,掌握布鲁氏菌疫苗免疫抗体变化规律,为制定牛羊布鲁氏菌病合理的免疫监测方案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选取布病阴性的牛开展S2和A19 疫苗的免疫试验,免疫后第15、30、45 天采血,分离血清.选取布病阴性的羊开展S2 疫苗免疫,在免疫后第7、15、30、45、135 天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此外,对使用S2
为了比较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疫苗经过不同黏膜途径免疫的效果,采用BABL/C 小鼠为试验动物模型,制备了用于黏膜免疫的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活疫苗(S2 株),比较了此疫苗与常规疫苗进行黏膜免疫(阴道灌注、点眼、口服、直肠灌注)后的体表排菌,研究了黏膜免疫与注射免疫的抗体反应规律差异及保护效果.结果 显示:凝胶疫苗能在34℃~36 ℃ 条件下完成由液态到凝胶态的相转变,适合所选小鼠黏膜途径的免疫;凝胶疫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给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新研究表明,布鲁氏菌共有10 个种23 个生物型。牛布病主要是由牛种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动物感染该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不育、关节炎、睾丸炎等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布病的防控主要以监测、扑杀和疫苗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该实验目的 主要是探究布鲁氏菌病活疫
会议
布鲁氏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布病的慢性危害最为严重,而诊断延迟则是导致治疗不及时和慢性转化的关键。但是诊断延迟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及其风险因素至今为止并不清楚,而这严重阻碍预防布病慢性化。因此我们对2006-2017 年的确诊病例进行了分析。发现发病率随时间有波动,延迟率与发病率类似,但是患者延迟率与延迟率呈现不同的
会议
目的 分析并检测助产专业解剖学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即有纸化和无纸化的效果,探讨二者的利弊,以促进解剖教学的发展.方法 选取该校2016、2017级助产专业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采取两种不同的考核方式.实验组为无纸化考核,对照组为有纸化考核,参照一样的专业考核标准.结果 采取无纸化考试的学生平均总成绩(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