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校准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光辐射计量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ue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星光校准装置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叙述了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结构。星光校准装置最终达到的技术指标为:星等灵敏度7等星,等级星传递测量不确定度最高可达5%,光照度测量范围1 × 10-91x~1 × 10-31x,照度测量不确定度为4%。该项技术填补了国防系统乃至国内星光校准技术的空白。
其他文献
为解决积分球存在谱外响应的难题,满足相机均匀性与光谱响应度的快速检测与标定需求,研制了一种面光源发生系统。该系统采用多路可调恒流源驱动多光谱LED阵列,与匀光板配合使用生成均匀面光源。各谱段光源间的切换可采用控制电箱实现,也可通过RS485与计算机相连,通过操作界面实现。经过实验验证,蓝、绿光谱段光源面均匀性高于95%,该系统提供了一种体积小、重量轻、低功耗、均匀性好的可便携多光谱面光源发生系统。
红外成像器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安防监控、环境监测和医疗检测等领域。灵敏度技术指标是评价红外成像器性能优劣和工作状态正常性的重要标准,由于某些应用场合和使用条件的限制,必须要在现场对红外成像器灵敏度度技术指标进行检测。详细阐述了以微反射镜阵列器件(DMD)为核心技术的红外成像器灵敏度现场校准装置的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具体实施方案和不确定分析等内容。
本文简要介绍GES5型光谱椭偏仪的工作原理,详述该光谱椭偏仪的校准项目、校准设备以及校准方法,介绍了该椭偏仪的FTIR标定,GES5型光谱椭偏仪是集单色器及迈克尔逊干涉仪于一体的宽光谱范围的光谱椭偏仪,在光学薄膜测试及半导体芯片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校准方法为高集成化复杂系统的校准提供参考,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国内外紫外辐射的防护标准中均涉及紫外辐射露量的测量。准确的紫外辐射暴露量要通过测量微弱紫外辐照度或光谱辐照度来获取,但目前常用的紫外辐照计和光谱仪的灵敏度或响应速度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讨论了紫外辐射暴露量的测量仪器方案,提出以光电倍增管线性阵列作为探测器的快速高灵敏度紫外光谱测量系统,在软件上利用紫外辐射暴露作用函数即可实时给出紫外辐射暴露量。系统单次测量时间不到10ms,最小分辨达到1nW/cm
我国的太空探测计划中,真空紫外有效载荷的应用越来越广。基于真空紫外载荷研制过程中计量测试的需求,建立了一套包括真空紫外波段的多参数紫外计量系统。本报告主要介绍了真空紫外探测器光谱响应率、真空紫外光源光谱辐射照度测量的基本原理与组成结构,论述了其量值溯源的方法,给出了在115nm-400nm波段光源光谱辐射照度测试的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大口径高温红外目标辐射源,广泛应用于各军兵种武器装备的效能测试评估中。针对大口径高温红外目标辐射源不能精确标定的问题,采用一级标准黑体、红外测温热像仪和红外傅里叶光谱辐射计相结合标定的方法,首先用一级标准黑体,采用多点法对红外傅里叶光谱辐射计进行标定,采用一级标准黑体对红外测温热象仪进行标定;然后用红外傅里叶光谱辐射计和红外测温热像仪相结合法对大口径高温红外目标辐射源辐射特性进行测量,最后用红外傅
目前现有的激光能量计传感器灵敏度系数都与其所处环境温度有关,在-50℃-70℃的温度范围内,灵敏度偏差较大,直接影响测量结果。为了达到消除环境温度的影响,采取热释型能量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灵敏度校准的研究方法:首先将能量计放进环境试验箱,并利用环境试验箱在-50℃-70℃的环境温度下每隔10℃固定一个温度点,再用相同功率和脉冲长度的激光对吸收体进行照射,经计算得到各个温度点所对应的灵敏度修正系数,将
面源黑体能够以充满视场方式对红外热像仪,红外测温仪器等进行标定或校准。作为红外计量测试环节的传递标准,中温面源黑体的热力学温度准确性、发射率、辐射均匀性等量值需要定期的校准,本文介绍了基于红外辐射零平衡比对原理的50℃-500℃面源黑体校准装置,给出了50℃-500℃面源黑体辐射温度均匀性、发射率测量方法。
文章研制了一种基于对传统的陷阱型光电探测器进行斩波取样和峰值电压测量的激光功率传递标准器。提出了陷阱型光电探测器量程扩展和响应灵敏度线性测量方法一实时叠加法,简述了该方法对优化激光功率量值传递体系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意义。
以激光扫描形成均匀照度场的方法精确测量太阳辐射计870nm通道的绝对光谱辐照度响应度。通过固体可调谐激光波长调谐获得太阳辐射计通道的相对光谱辐照度响应度,最终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太阳辐射计系统级的光谱辐照度响应度函数,并计算太阳辐射计在外大气层空间的输出VO值,定标结果与NASA的GSFC中心2009年定标结果的差异仅在2.7%以内,验证了新技术应用于太阳辐射计直射通道定标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