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的常用中医治法

来源 :2015年全国名老中医辩证思维路径研讨会暨临床经验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路结石为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腰腹绞痛,小便不畅,或挟带砂石,当结石在尿路嵌顿时,则可致癃闭等.根据不同证候,分属于中医石淋、血淋、腰痛范畴.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是由于肾虚,湿热蕴结下焦,肾和膀胱气化不利,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诸病源候论》指出:"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有虚实之分,初起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属实,以湿热蕴结,气滞不利,瘀血阻滞为主;久病表现为虚实挟杂的病变,其虚责之脾肾,表现为脾虚,肾虚及阴虚.治疗上可采取"实则泻之"原则,分别采用清热利湿、理气行滞、活血化瘀、缓急止痛等法;对于虚实挟杂者,当权衡其轻重缓急,在泻实的同时不忘顾护其虚,分别采用益气、养阴、壮腰健肾、温阳利水等法.
其他文献
在综合医院培养一批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是实现综合医院中医科可持续发展,提高科室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环节.综合医院中医科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从树立人才强科战略意识,精心选拔青年人才等方面来实施.树立人才强科战略意识,精心选拔青年人才,传承教育,强化中医经典基础学习和临床实践,培养高质量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建立稳定机制,留住人才.
心脏神经症临床发病特点以心血管症状和神经功能紊乱为主,属于循环系统心身疾病,运用赵志付教授首创的刚柔辨证理论指导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尤其在治疗心肝阴虚证具有一套诊疗特色,该类患者病程多在一年以上,多因外界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内在郁怒所伤,导致肝之疏泄太过,肝旺火灼阴伤,上扰心神,发为该病.究其诱因,多是由于不良的应激源所致,故而追溯心理应激源,了解个体禀赋差异,并针对其不良的心理应激源及性格特点进行干
西医"脑肠轴"学说证实胃肠道是由中枢神经、肠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调控的系统.自然及社会因素异常诱发精神紧张,就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肠道易激惹综合征, 60%的肠易激是精神紧张所致.为探讨肠易激的发病机理,探求中医肝胆脾胃的作用机制,用“脑涨落图仪”检测了44例肠易激患者六种基本神经递质:抑制素(伽马-氨基丁酸)、兴奋素(谷氨酸)、5-羟色胺(血清素)、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鸦片肽。
目的:探讨焦虑性失眠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将120例焦虑性失眠障碍患者与120例非焦虑性失眠障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二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各证型与HAM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焦虑性失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阴虚火旺占74.17%,肝郁气滞占9.17%,痰热内扰占7.50%,心胆气虚站5.83%,心脾两虚证占3.33%,和非焦虑性失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
选择中医治疗恶性肿瘤依据中医理论,紧紧的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对肿瘤的6个方面研究,介绍中医治疗肿瘤,丰富患者及家属治疗恶性肿瘤新思路.田景丰,中医主任医师,全国中医肿瘤名医,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经历40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逐步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中医治疗肿瘤新思路.承担着国家科技专项、国家科技开发项目,获省、市科技奖4项,包括在家传"石疽效方"的基础上,经40年研制的中药治疗中晚期肿瘤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专家
管遵惠主任医师,国家级中医专家,云南省名中医,导师遵古而不泥古,师前人多有发展,在五十余载的针灸临床中,所创的二十五种针灸配穴处方独具特色,吾在跟师临床学习中,受益匪浅,本文整理介绍了二十五种导师针灸配穴处方方法论及临床运用,包括阴阳配穴法,表里配穴法,上下配穴法等等,重点探讨了管氏针灸配穴的学术经验及特点。
目的:观察通络明目方治疗Graves眼病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予以通络明目方,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强的松)治疗,记录临床症候表现,检测并记录sTSH、FT3、FT4、TGAb、TPOAb、TRAb和突眼度.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两组均有较为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临床症状积分改善的程度,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诞生于民国时期的澄江针灸学派,在"中医科学化"思潮的影响下,进行了一系列针灸科学化实践.不仅创办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中国针灸讲习所、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针灸疗养院等科研、教学和医疗机构,还创办《针灸杂志》、出版《中国针灸治疗学》等学术专著和教材,尤其培养了大批根植于临床、兼具现代科学素养的针灸人才,对现代针灸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承淡安为领袖的澄江针灸学派,作为针灸科学化的先驱,在民国时期
福建少林寺长期以来在海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由于福建地处南方,故相对于北方的嵩山少林寺,故人们习惯上又称为"南少林".南少林在传承过程中集"禅""武""医"之大成.武术,同中国古代哲学、军事、艺术各方面有着种种联系,而与伤科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武术的拳种主要是由搏击格斗的实战要求而在长期社会发展中演变而来的,武者经常受伤,必需具备防伤治伤技能,因此"少林伤科"早已成为中医骨
王静安(1922.4.18~2007.9.6)出生于四川成都,幼年家贫清苦,倍受艰辛.9岁时作学徒,勤奋踏实,发奋求学,利用一切短暂闲隙,读书习字,从无懈怠.由于身居社会下层,耳闻目睹百姓苦难,从此立下济世救人之志,决心习医以济世活人,师从蜀中名医"济安堂"廖有庚(里癸)先生门下,因其尊师好学,刻苦学习,廖老尽传其术.廖老对伤寒颇有研究,尤善用仲景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内科发热及多种妇科疾病,对王老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