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二级构形信息加工能力的性别差异

来源 :中国心理学会,江苏省心理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u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研究表明,女性的面孔再认成绩好于男性是因为女性拥有更好的面孔信息编码能力。但是,这种编码优势具体针对何种面孔信息,目前尚不明确。研究者认为,对面孔构形信息的有效加工,是人类作为面孔“专家”的重要标志。
其他文献
自我面孔识别具有加工优势受到研究者普遍认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仍有争议。本研究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究进化动机对面孔识别的影响。研究以正在恋爱的大学生情侣为被试,通过威胁情境(黑暗、封闭的实验室)激发自我保护动机,探究威胁情境下被试对不同面孔(自我、恋人、同性陌生人)的识别反应是否受影响。结果发现,正常明亮的环境下,个体自我面孔识别显著快于恋人面孔和陌生人面孔;黑暗的环境有效激发了被试的自我保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在不同的注意窗口下,被试是否会产生对作为情绪奇异项的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实验采取的的是2(注意窗口的大小)× 3(不同情绪面孔作为奇异项)的组内设计。
研究对411 名大学生的大五人格特质、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进行问卷测量,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择业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
评价分类任务中的情绪启动效应有很多现象,如比例效应、反转效应、词频效应等,但迄今为止任何一个启动模型均无法解释上述所有的情绪启动现象,表明现有模型的理论均有不足之处.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三个实验证明评价分类任务中情绪启动效应的发生机制,并还原出这一心理现象的加工机制.具体方法:以男女数量相等的在校大学生为实验被试,每个被试均无心理疾病史,右利手,矫正视力正常.以积极情绪图片和消极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
多媒体学习效果依赖于学习者的个体特征与多媒体信息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动画速度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存在不一致的结论,而学习者的经验水平很可能是影响速度效果的因素,研究采用核电站的工作原理作为实验材料,依据每秒元素数量的变化将动画播放速度控制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个水平,中速以人们正常观看速度24 帧/秒作为参照,快速和慢速分别设置为正常速度的一倍和二分之一,研究预先采用先验知识问卷从41
中学生在初学物体受力分析时,普遍存在“多画力”“漏画力”和“错画力”等现象。为了帮助中学生澄清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的受力分析,掌握正确的物体受力分析规则,设计了不同相似程度的物体受力分析正误样例,并要求被试对错误的受力分析分别加以“错误辨别”“错误解释”和“改正错误”等不同程度的认知加工,以考察其学习过程中的眼动变化和学习的迁移效果。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项目的选择是基于议程调节还是因阅读偏好产生的习惯性反应,已有研究对此问题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在6 种顺序条件下给被试呈现不同分值的词对,考察存在外部激励时(指当被试获得更多分数而给予的金钱奖励),分值和呈现顺序对个体学习项目选择以及自定步调学习过程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撤销外部激励后,价值和呈现顺序对个体学习项目选择和自定步调学习的影响是如何变化的。
本研究以“学思维”活动课程为实验材料。该课程是本课题组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以林崇德教授和胡卫平教授构建的思维能力三维立体结构模型为基础而编制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本论文主要关注“学思维”活动课程对初中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效果,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实验过程如下:在山西省的一所中学选取初一年级217 名学生,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实验组
创新思维是指生成新颖而又适用的思维产品的过程(Mumford,2003),它需要以个体的已有知识为基础(Weisberg,1999)。研究也已显示,已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激活水平对创新观念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Rietzschel et al,2010),但是对于已有知识的多元性是否影响观念的新颖性,目前尚缺乏充分的实证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两个实验初步探讨不同领域知识激活对创新思维的影响。实验一以30
人脸识别的视角效应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视角不变条件下的人脸识别效应,在此类任务范式中测试人脸与学习人脸的视角相同,如学习脸和测试脸均为右侧30°;第二类视角效应的测试人脸与学习人脸呈现视角不同,如学习脸是正脸而测试脸是侧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