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技术制备ZnO纳米棒及生物荧光检测性能研究

来源 :无机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微流控芯片并在其中水热合成了氧化锌(ZnO)纳米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合成条件对ZnO纳米棒的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流控芯片中可制备得到致密的ZnO纳米棒,其直径和长度随加热方式和制备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对比研究不同加热方式制备的ZnO纳米棒阵列检测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牛IgG的性能,发现局部加热方式制备的ZnO纳米棒检测荧光素标记蛋白的性能更佳,在10pg/mL~1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209。在此基础上,用局部加热制备的ZnO纳米棒检测人甲胎蛋白(AFP),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pg/mL。这些结果表明,微通道中合成的ZnO纳米棒适用于多通道荧光检测。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制备了花状MoS2微米材料,将其作为电极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并研究了相关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MoS2呈花状,具有较好的结晶质量,尺寸约为3.6μm,比表
LuTaO4是一种新型的辐射探测材料,但是制备高质量的透明薄膜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在保证薄膜不开裂与高透明度的前提下提高薄膜的厚度,通过大量摸索选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
γ相碘化亚铜(γ-Cu I)是一种带隙为3.1 e V的p型半导体材料,适合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子器件。本研究利用简单的铜膜碘化法制备了Cu I薄膜,探究了碘化时间、
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个人护理用品、杀虫剂、表面活性剂、药物等的滥用,大量的废水被排放到河流中,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常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析圆形介质棒天线反射和辐射特性的新方法,即边缘元结合模匹配的方法.与常规的从场源关系出发来分析辐射问题不同,本文方法从求解介质波导结构的色散特性入手,从
本文通过优化混合方式将Ti、Si、石墨和Al等粉末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后,在1 420℃氩气保护下合成了Ti3SiC2粉末。用XRD和SEM分别分析了样品中的相成分、微观形貌,计算得出其质量
以结晶氯化铝(AlC l3·6H2O)作为铝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在硅藻土盘上制备了束状纳米结构γ-AlO OH/Al2O3复合吸附剂。采用XRD、SEM、TEM、TG/DSC、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E2(雌二醇)、P(孕酮)、β-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观察早期先兆流产的预后,探讨血清E2、P、β-HCG联合监测对判断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
某靶弹控制仓壳体为镁合金材料薄壁圆筒类零件,相对于传统车削工艺,车铣复合加工工艺具有主轴转速高、切削力小及切削温度低的特点,能有效降低镁合金材料的切削温度、提高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