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鞍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2013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ern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鞍区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18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10例经翼点入路8采用冠切单侧额下人路,结果 16例Simpson Ⅰ、Ⅱ级肿瘤全切除,2例SimpsonⅢ级肿瘤次全切除.15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3例,无变化2例.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及毗邻关系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并结合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是全切除肿瘤及获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其他文献
肾脏炎症反应是对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激活物产生的免疫应答,其炎症状态是许多急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理改变,研究证实炎症因子与肾脏疾病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密切关系,且很多药物都有很好的抗炎作用,而其抗炎作用机制表现为多种不同的途径.
目的:持续改善PIVAS的管理质量.方法:从PIVAS的流程管理入手,分段划分,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对PIVAS流程管理中发现的问题集思广益、不断改善,从而有效的提高PIVAS的管理质量.结果:从流程管理入手使PIVAS的管理工作变得清晰、顺畅,易于操作.结论:只有不断的完善优化PIVAS的流程管理,才能使PIVAS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目的:分析我院2010至2012年颅内良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我院2010至2012年颅内良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数量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各药DDDs、DDC和B/A值.结果:颅内良性肿瘤住院患者主要使用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5.40%)、神经系统药物(23.48%)、水、热量、电解质平衡药物(12.41%)和心血管系统药物(12.25%).结论:我院颅
临床药师培训是我国适应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的需要,利用E-learning辅助教学探索一种新型的适合临床药师培养的教学模式,以期充分调动临床药师培训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学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文章以1例替硝唑致罕见不良反应患者为例,介绍其药理机制。替硝唑是继甲硝唑后研制成的一种疗效高、疗程短、耐受性好、半衰期长、副作用低的抗原虫抗厌氧菌咪唑类新药。替硝唑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该患者服用替硝唑后出现的全身发麻、疼痛症状,属该药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0.1%。服药后出现口唇发麻、全身发麻、药疹、口角炎、水疤、红肿、疼痛,与用药有合理的时间关系,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因此考虑该不良反应为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我院弹簧圈单纯栓塞及支架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身肝素化后,根据动脉瘤形态及部位,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及支架、球囊辅助栓塞动脉瘤,每次栓塞后DSA检查,以确保手术效果。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20例,910-99%闭塞3例,90%以下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1年内复发再出血1例;结论: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
会议
目的:探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体颈比例<2:1)的效果、安全性、技术要点等.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了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32例进行讨论分析.23例为出血的责任动脉瘤,9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16例,后交通动脉段9例,大脑前动脉A1段3例,前交通动脉4例.根据三维DSA结果确定是否选择球囊辅助技术.全身肝素化
探讨术中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对判断栓子的发生、选用临时转流管和预防过度灌注发生的应用价值.术中经颅多普勒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对判断栓子的发生,改进手术操作技巧,选择性使用临时转流管以防止低灌注脑损伤,能避免没有必要时使用转流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有过度灌注血流表现的患者及时处理,尽可能避免过度灌注可能导致的脑出血后果.因此术中TCD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具有
会议
目的 评价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 4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在术后得到3年以上长期随访,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41例患者动脉瘤体完全无显影,2例未致密填塞患者有动脉瘤颈轻度复发迹象,1例患者伴载瘤动脉慢性闭塞,侧枝循环建立呈"烟雾征"。结论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长期效果良好,长期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