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车载液晶显示控制器的研制

来源 :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汽车局域网CAN总线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实现采用Motorola公司16 位单片机MC9S12DP256B为核心的CAN节点设计。根据汽车内部CAN网络速率的不同,给出不同速率网络之间实现通信的网关软硬件设计。应用CPLG可编程逻辑阵列组成的车载液晶显示时序驱动电路,使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以满足国IV排放为目标,进行了电控单点喷射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开发研究。在原柴油机上加装了电控系统、天然气供气系统和点火系统,并对燃烧室结构和凸轮轴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以适应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的要求。研究了燃烧室形状、压缩比和凸轮轴型线、配气相位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确定了最终的匹配方案。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优化设计的无气门重叠角凸轮轴和压缩比为11:1的直口碗形燃烧室,结合增压器、后处理器的
天然气进行燃烧时,在喷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喷射延迟。为了避免这种延迟,可以采用电磁式喷射器对其进行控制。为了得到电磁式喷射器喷射的相关参数,本文运用AMESIM/SIMULINK对喷射器进行联合仿真,从而得到了较好的电磁式喷射器的仿真数据。以此为基础,可研制天然气喷射器的控制电路,对喷射器实施有效的控制。
在满足国III排放标准的共轨柴油机上燃用生物柴油后,对其排气的颗粒粒径分布进行了测量,并对柴油机纳米颗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的颗粒粒径分布为双态分布:核态和聚集态,基本以50nm为分界线。在2000r/min,50N·m工况下,颗粒粒径分布为单一的聚集态分布,当转矩超过150N·m后,颗粒粒径分布从单态转化为双态分布。这可能是由于油耗量和排气温度的增加,氧化催化器将燃烧生成的
试验研究了点火正时对电控稀燃多点喷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及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对该发动机转速为1450,1750,2050r/min,负荷为25,50,75,100%的12个工况点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燃烧边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点火正时对该发动机输出转矩及CH4排放影响不大,但是在2050r/min,100%负荷工况下,随着点火正时的进一步后移,出现转矩下降及CH4排放增加的现象,这主要
本以火花塞本身作为传感器,对发动机启动过程中离子电流信号与缸内燃烧峰值压力位置变化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基于循环的排放产物分析,从缸内化学反应过程和物理过程两个角度对离子电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小波变换对离子电流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利用递归型Elman神经网络,对起动过程前40循环的燃烧压力峰值位置进行了估计。试验结果表明:起动过程中离子电流的产生同时受到化学反应机制和缸内气体流动的影响。
Over the last decade,the high speed direct injection(HSDI)diesel engine has made dramatic progress in both its performance and market share in the light duty vehicle market. However,with ever more str
将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应用于电控共轨柴油机上,研究了VNT增压器、EGR和喷油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VNT增压器,可以显著的改善柴油机大负荷和高速工况的经济性,提高柴油机的低速扭矩,一定程度上降低柴油机的排放。采用基于VNT的EGR系统,可以实现最高43.2%的EGR率,从而有效的降低NOx排放;在调整优化喷油参数后,柴油机的排放有了很大的改善,烟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NOx比排
在定容燃烧弹中,研究了不同燃空当量比、掺氢比和初始压力下的二甲醚-氢气-空气预混合气的一系列层流燃烧特性参数,并且系统地分析了当量比、掺氢比和初始压力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的增加,火焰传播速率、层流燃烧速率、燃烧压力升高率和质量燃烧速率都明显增大,火焰发展期和燃烧持续期则随之缩短。掺氢比较低时,随着当量比的升高,马克斯坦长度不断递减,即浓混合气的燃烧稳定性更低;掺氢比较高时,随着当量比
开发了气体喷射系统,研究了CO2喷射始点和喷射量对柴油机均质压燃(HCCI)燃烧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CO2的喷射始点和循环喷射量,可以极大地降低NOx排放,为实现拓展HCCI负荷上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提前CO2喷射始点和增大循环喷射量,都能够有效地降低NOx排放。CO2喷入缸内,可以降低爆压和缸内温度,推迟低温和高温放热始点,降低压力升高率。由于燃烧相位的改善,指示热效率比原机增大。
本文描述了热超导元件(热管)的工作原理,根据高效中冷器的设计要求,以及热管所具有的导热特性,按照车用增压内燃机的要求进行了热管中冷器的热力学设计计算,以Simulink为仿真环境建立了热管中冷器的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热超导技术在增压内燃机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