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电容法脱盐系统优化及性能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4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容法脱盐技术(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是一种新型脱盐水处理技术,其利用流通电容器电极的吸附/脱附原理实现溶液的淡化和排浓,具有能耗低、环境友好和产水收率高等特点.膜电容法脱盐技术(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MCDI)作为CDI过程的强化改进技术,结合了CDI与离子交换膜的优势,可有效消除同离子效应,提高脱盐效率.首先,针对MCDI组件放大产生的流动死区和流体分布不均匀问题,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两级流体分布结构,通过对具有不同液体分布器的MCDI组件的流体分布进行CFD模拟计算,得出最优的液体分布器结构参数.其次,基于结构优化的MCDI组件,论文考察了多组件串并联工艺方案(脱盐流程)对MCDI系统脱盐性能及能耗的影响规律.最后,在相同的流程工艺和组件结构方案条件下,以石墨带为电极材料,以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磺酸为阳离子交换膜,聚乙烯接枝聚苯乙烯季铵为阴离子交换膜,对MCDI与CDI的脱盐性能及能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表明:两组MCDI组件采用全并联工艺较其采用全串联工艺在提高系统整体电流效率方面更具优势.相同操作条件下,MCDI的脱盐效率和电流效率较CDI分别增加了31.68%和36.16%,表明离子交换膜可有效抑制同离子效应.经过16h的循环吸脱附实验,MCDI组件再生率依然高达99.01%,而CDI组件再生率仅为73.54%.
其他文献
智能型分离膜是一种具有响应分离性能的膜材料,利用分离膜的智能开关响应特性可实现生化物质的分离提纯、药物控制释放、活性物质的分离精制和仿生科学等领域的应用.N-丙烯酰基甘氨及其衍生物是具有热敏特质的智能分子,将其引入分离膜可实现分离膜的智能优化,拓宽分离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N-丙烯酰基甘氨及其衍生物用于分离膜智能改性方法,响应性能、响应因素和应用前景.此外,还提出此类智能响应型分离膜的稳定性、可拓展
疏水性的MFI分子筛膜可以用于从发酵液中回收生物醇(乙醇,丁醇). 与其他不含铝的(硅或者YSZ)中空纤维相比,不锈钢中空纤维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容易密封等特点,因此不锈钢中空纤维膜是更合适的MFI分子筛膜载体.通过简单的浸渍涂晶然后二次生长,在大孔不锈钢中空纤维基底上制备了高质量的MFI分子筛膜.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分子筛膜的合成条件(组成,时间,温度).鉴于获得高性能分子膜和节约时间的需求,在17
抗生素污染日益严重,传统的水处理方法难以将其去除,电催化过滤膜可有效的去除水中有机小分子.本研究以微孔炭膜为基膜,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载有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Sb-SnO2)的电催化过滤膜,通过SEM、TEM和XRD对Sb-SnO2/炭膜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来降解水中阿莫西林.结果 表明Sb-SnO2/炭膜具有多微孔的表面结构,粒径约为10nm的Sb-SnO2均匀涂覆在炭膜表面且Sb-SnO2为四方
β-环糊精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疏水内部空腔和亲水外表面)已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本文中,通过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β-环糊精(β-CD)开环反应制得改性β-环糊精(KHCD),再将KHCD经过高温处理接枝在纤维素膜表面得到β-环糊精修饰吸附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膜材料进行表征,以苯酚为
磺化聚醚砜(SPES)和磺化聚砜(SPSf)是一类具有高稳定性、柔韧性以及好的成膜性能的高分子材料[1],因此被广泛用做膜材料.本文用相转化法制得多孔的SPES和SPSf膜,其面电阻分别为33.251Ωcm2和2.961Ωcm2,断面都含有指形孔.将所制成的膜用于双极膜电渗析,对谷氨酸和赖氨酸混合体系进行分离[2],结果表明其回收率分别为94.61%和79.23%,电流效率分别为72.59%和60
二氧化碳捕集是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其工程规模日益扩大。为了降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膜面积,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对二氧化碳捕集过程的模拟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二氧化碳捕集分离过程中,原料气中的主要组分为:N2、 CO2以及部分杂质气。但是所含有的杂质组分在模拟计算的过程中经常被忽略。事实上,由于气体来源的差异,在杂质气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杂质气对捕集CO2所需的膜面积及捕集成本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影
基于炭膜基膜作为电催化膜阳极,辅助电极-钽丝为阴极组成电催化膜反应器处理含石油制品的污水,考察了电极间距、电流密度、停留时间、pH值和溶液温度对电催化膜降解水中石油制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电极间距为40 mm、电流密度为2.0 mA/cm2、停留时间为3.8 min、pH值为6、温度为30℃的条件下,电催化膜对含油量为205 mg/L的含油污水的去除率为98.76%.结果 表明,电催化膜是
发酵法生产苏氨酸,得到发酵液的成分复杂.常采用超滤技术除去发酵液中生物菌体、颗粒物、可溶性蛋白、残留营养物、残留发酵原料、微生物代谢副产物等,经过处理后得到苏氨酸粗品,同时还产生大量的母液.母液中含有残留苏氨酸、盐等杂质,需要进一步除去盐.本文采用一种绿色环保的脱盐技术,电渗析脱盐.我们根据母液中苏氨酸和盐的比例,配制苏氨酸(6.9%)、盐(2.3%)的模拟母液,其中盐分别选用NaCl和Na2SO
中国是世界的染料生产大国之一,大多数的染料都是由化学试剂合成得到,最终的成品中易有多种盐(NaCl,Na2SO4等)作为杂质存在,这会导致染料不稳定,以及设备的腐蚀.因此盐含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染料的性能及价格,染料脱盐是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热点.传统染料工业脱盐主要利用纳滤技术,但它在超高纯度染料的处理上表现得力不从心.本文利用电渗析技术(ED)在获取彩色打印机的无盐染料方面取得进展,研
一种新型的聚偏氟乙烯/聚乙烯醇复合超滤膜通过非溶剂致相转化法(NIPS)制备,同时共混不同含量的F-127缠绕的富勒烯.制备的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进行表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当共混了添加剂后复合膜拥有非对称结构和变宽的孔道,-O-H振动峰的出现和更光滑的表面形貌,氧含量的上升以及优异的耐热性.当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