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上海地区女性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随增龄的变化趋势和评估人体成分包括骨骼、肌肉及脂肪对其影响力度,并比较不同肌肉脂肪分布对骨结构影响的差异,探讨上海地区女性髋部骨结构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
方法:679名年龄分布在21-94岁的上海地区健康成年男性纳入研究.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21-40岁)、中年组(41岁-绝经)和绝经组.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进行骨密度、肌肉量、脂肪量的检测,同时利用DXA自带软件髋部骨结构分析系统(HSA)测定股骨颈、转子间和股骨干三个部位的骨结构指标包括横截面积(CSA)、平均皮质厚度(ACT)以及弯曲系数(BR).采用Pearson (正态分布)或Spearman (非正态分布)进行相关性检验,采用多元回归stepwise进行归因分析.
结果:(1)上海地区女性腰椎和髋部骨密度、CSA和ACT都在31-40岁左右达到高峰,并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腰椎骨密度在60岁以后出现上升;肌肉量在31-40岁左右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而脂肪量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2)髋部骨密度与股骨颈、转子间、股骨干三个部位的骨结构指标CSA、CT、BR的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全身肌肉含量,在三个部位与CSA都呈正相关,与BR呈微弱的负相关;全身脂肪对于三个部位的CSA、ACT以及BR的影响作用并不一致.(3)在青年组中全身脂肪含量与CSA和ACT仅呈微弱正相关,但随着年龄增长,全身脂肪量对骨结构的正性作用逐渐增强.(4)随着增龄,躯干部位的肌肉量对女性骨结构的影响力度始终是显著大于四肢部位的肌肉量.
结论:髋部骨密度与髋部骨几何结构指标最相关,其次是肌肉含量;不同年龄女性人群中,脂肪量对骨结构的影响力度不同,即具有时间性差异;躯干肌肉量对骨结构的影响力度要显著高于四肢肌肉量,即具有空间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