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司法去行政化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兼论“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来源 :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m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论述为法院内部去行政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大部分地区和不同级别的法院均不同程度存在日趋严重的司法行政化现象,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无法落实错案责任主体等现象时常发生,直接影响司法公信力和法院的权威性,因此,如何向审理者归还裁判权,由裁判者直接负起案件责任,成了当前去行政化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审理者"与"裁判者"分离现象以及"审判者"的权责两个角度对"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论断进行论述,阐明当前去行政化改革中应当坚持权责高度统一的基本原则,并从判审合一的角度尝试规划司法去行政化的出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论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再是口号式的抽象性纲领,该论断清晰地理顺了司法权与监督权的关系,其关于权责关系的深刻内涵为法院内部去行政化改革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的务实精神,对于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上海、广东、吉林、湖北、海南、青海6个省市先行试点,其中对司法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在省一级设立法官遴选委员会.但省一级的遴选委员会的组成、法官遴选原则、标准及遴选委员会的运行方式尚是空白,本文比较研究国外法官遴选制度,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尝试探索适合我国省一级的法官遴选委员会的运行机制,以期对我国司法
长期以来,法院的人、财、物受地方的领导和制约,使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潜滋暗长,往往出现法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甚至出现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收受贿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四五改革纲要"提出:要坚持以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工作为重心,建立分类科学、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保障有力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地方法院人的统一管理,即主要是建立法官统一由省提名、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机制.本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即所谓"省级统管"."人财物"的省级统管中,经费保障是重要内容.当前,有效推进司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固然需要思虑周详的理想计划和顶层设计,但是,一省之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案件数量、法官水平都不均衡,经费如何统管,用什么样的方式也很需要基层探索.对此,笔者从现行法院经费保障摸式
目前我国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仍然受制于当地的党委和政府,这样人财物管理现状引发了如司法地方化、司法不公等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就成为了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笔者对我国地方法院人财物管理现状进行简单的概述,指出我国地方法院人财物仍然受制于地方的党委和政府的现状,同时笔者对地方法院人财物管理现状所导致的司法地方化、司法不公,司法资源的配置,以及与国家司法
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建立符合中国司法制度和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机制,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是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深层次问题,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础性、本质性措施,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和《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明确的重点内容之一.构建审判权运行机制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审判组织不仅是司法权的载体,而且也是司法制度的核心,其构造和运作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特点.作为人民法院极为常见的审判组织,合议庭与独任庭相比,在民主参与、集思广益、抑制专断、消除抱怨等方面具有诸多的优势和长处;而在程序操作、精力投入、审判效率、司法成本等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劣势和不足.在当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在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强化和凸显合议庭的优势和
案件评查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随着审判管理的改革,从自下而上的探索转向自上而下的规定,评查权由审判监督庭交接到审判管理办公室行使,但作为审判管理中的案件评查制度仍然是一个"自娱自乐"的内部监督模式,无法摆脱案件的"同质化"、考评的"同构化"和制度的"内卷化",也就难以提高司法效益、取得制度初衷的预期目标.本文认为,目前的案件评查制度成本过高、成效不足,是浪费司法资源的一种负担,亟需进行改革,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本文创新性地将流程管理引入合议庭运作机制研究中,选取基层法院民事诉合议庭为研究对象,结合"四五改革纲要"进行流程优化与重构,以期增强合议组织的柔性运作和整体运作,确保合议庭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本文第一部分,笔者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流程分析方法从裁判形成过程、结果决定权、裁判权主体以及程序效率四个方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判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为合议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调.合议制最为根本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群体决策的校验机制,通过这个机制,最终将不同意见加工成一个尽可能合理、公正、可接受的方案,来弥补独任法官知识的片面性,发扬民主决策的优势,控制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通过保障合议庭成员在审判过程的亲历性,促进其实质参与
我国审委会制度根植于大陆法系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受"裁判中心主义"的影响,以行政程序代替司法程序,在实践中产生了程序缺失、主观裁判、质效不高、地位不清等系列问题.自《一五改革纲要》开始,审委会改革始终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直到今天的"四五改革",审委会的核心弊端"判"、"审"分离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恰逢此机,第六次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树立"庭审中心主义"的审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