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陷”病因病机发挥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陷”一病临床多见,却常易被忽视。笔者根据古代文献和临床病例的调查,提出“气陷”当定位于中医学疾病的范畴,是根据疾病的直接病机而命名,总结并整理"气陷"病因病机,以丰富治疗思路,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传统中医脉诊与闻诊,概述当代脉诊仪与闻诊仪的研究,提出当前脉诊仪与闻诊仪临床使用推广需要改善与提高,必须注意标准化、准确性与适用性三个方面。最后建议,由于脉诊与闻诊都与人体内部的振动相关,如果可以把脉诊与闻诊结合研究,或许可以为医学诊断提供某种较为理想或新颖的方法。
依据传统经典理论,按照人迎气口神门诊脉法来决定内外病因及根据藏医,印医,黄氏诊脉法,选取经络和经穴,实现经典·脉诊·临床三者相结合,达到调脉平脉,短时高效而致平人不病的目的。
通过解析“烦躁状态”的内涵和发病机制,认为“烦躁状态”是人体的一种心理紊乱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不缓解,最终成为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症结所在。并对其相关脉象进行总结,对临床评判和辨治“烦躁状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滞脉是笔者经过临床实践新提出的一种脉象,是中医传统28种脉象之外的一种脉象。滞脉特指动脉粥样硬化(AS),其发现为AS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清·黄元御著《四圣心源》,清末民初的中医学家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现代医家李玉宾著《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三书,均强调人体脏腑气机运行遵循“左升右降”之理,被称为“圆运动学派”,其理贯通温病、伤寒及历代各大医派。同时三位医家均提出相关的诊脉方式及用药方案。本文从总结三位医家诊脉方法开始,结合许氏脉学,介绍临床观察现象及经验,并结合十二经脉循行方式提出相应假说。
本文通过分析沉脉的脉象,机理,结合沉脉的现代研究,探讨了沉脉的临床意义,在临床中注重识别沉脉,正确分析沉脉的临床意义,提高诊治水平。
该文拟从全景视野角度出发,着重探讨经方寸口脉及其变化,以古代经方脉学结合现代脉学知识对经方寸口脉的指感做出细致阐释。
本文基于中医象思维,分析了中医脉象语言描述的特点和概念隐喻在中医脉象语言描述中的应用,并指出在学习掌握中医脉象过程中,需深刻体会脉象语言描述的涵义,并结合临床脉诊实践参透其中奥妙。
脉诊是中医传统四诊之一,学好脉诊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效率,而且能准确把握治疗方向。本文结合作者的认识对脉学作了简单介绍。
脉诊发展已从传统的中医技法发展至现代的科技技术,文章从脉诊的客观化研究的理论、硬件处理技术和软件处理技术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目前国内外脉诊客观化研究的主要技术层面,并分析其中存在的缺陷,为以后的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