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rgae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由区域内众多因素通过多层次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多目标的复杂巨系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地实现合理、健康、持续地转移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关系,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对策.
其他文献
杨凌各金融机构给予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有力的支持,并积极探索多种信贷方式,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尽管如此,仍存在着不能满足企业对贷款的需求、放款不及时、因银行员工素质不高而影响信贷等现象.这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信贷准入门槛过高、杨凌金融部门放贷权限不够等原因.为此,我们提出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评价委员会、降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信贷门槛、扩大信贷权限、增加资金来源、完善担保体系和提高员工素质等应
本文首先系统地阐释了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特别指出了其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状完全满足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基本假设,从而对该理论进行有鉴别的吸收,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对策.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如何有效地实施江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对于促进江西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对制约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作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作者针对目前存在的5个理论和认识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工厂化农业发展的动因是短缺资源的推动,需求拉动和发达工业的技术支撑仅是必要条件;就其要素密集性而言,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是可以兼得的,土地规模化不是必要条件;发展工厂化农业,要在弥补自然条件不足和利用有利自然条件之间权衡,不宜过于强调改造自然的倾向;与品种和质量相关的技术是当前效益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但与设施建造和运行相关的技术不在此列
论文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标准,设计了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标体系,并就各指标的具体涵义进行了阐释,并根据指标体系描绘了不同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
利益分配机制是畜牧业产业化项目的核心问题.畜牧业产业化项目利益分配主要分为商品契约型和要素契约型两类.目前畜牧业产业化项目的利益分配机制存在许多弊端,导致项目运作效率低下.本文提出项目各个经济主体利益目标的最佳结合,即利用产权链来规范利益分配机制,是提高畜牧业产业化项目效益的关键举措.
借鉴澳大利亚的羊毛流通做法有助于改善我国羊毛的流通,提高我国羊毛的质量和价格,增强国产羊毛的竞争力,同时增加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一、澳大利亚羊毛流通体系澳大利亚的羊毛流通体系大体上由生产者、流通业者(羊毛交易商、个体贩运商、生产者营销合作社、出口商)、纺织业需求者、相关配套服务机构四大部分组成(见图).二、对完善我国羊毛流通的启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的解决吵题是要以解决农民增收为核心入手,提出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而能否实现就业取决于农民的就业能力,农民素质是农民的就业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加强面向农村和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在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存在.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将全国31个省按其农民收入水平高低聚为五类,并对各类的收入来源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层解析了差距存在的原因,并对此进行了评述,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只是以前不这么叫.以前叫缩小"三大差别",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差距越来越严重.2000年3月,一个叫李昌平的经济学硕士,年仅37岁,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致信给朱镕基总理,他写到"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1989-1991年农民收入连续三年出现增幅下降;1997-2000年农民收入又连续四年增幅下降,2000年下降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