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R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来源 :第八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SR分子标记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具有多态性高、分布于整个基因组、呈共显性、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果树育种中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简述了SSR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并从遗传多样性、遗传图谱的构建、品种的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介绍了近年来SSR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
其他文献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外加化学因子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调节植物的离体生长和形态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TDZ对几种不同兰科植物进行诱导,观察其对于种子萌发、丛生芽的增殖和体胚发生的促进和诱导作用,结果发现,TDZ对植物的这3种形态发生和变化都有较强的作用,特别是对兰科植物体胚发生的诱导作用明显高于其它的外源激素.在TDZ诱导种子萌发实验中发现,TDZ的诱导作用与6-BA相似,但是诱导出来的幼苗质
红掌是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花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以盆栽红掌优良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红掌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改良MS+6-BA1.0mg·L-1+2,4-D0.2~0.5mg·L-1;适宜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0.5~1.0mg·L-1+NAA0.1~0.2mg·L-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2mg·L-1+AC1g·L-1+蔗糖
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循环农业及生态循环模式在果树上的应用,并针对中国核桃产业在生产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法,通过将其他果树生产上应用的生态循环模式引用到核桃生产经营中,达到安全、高效、绿色、循环生产的目的,为中国核桃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保障.
本文介绍了山西省临猗县枣产业规模以及枣设施栽培的兴起,总结了设施栽培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升级设施栽培、加强枣农技术培训、逐步实施数字化信息管理以及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发展思路.
核桃疏除雄花芽是一项逆向灌水和施肥的措施.文章综述了核桃疏雄技术的研究概况及进展,以期为核桃疏雄技术研究提供借鉴.核桃疏除雄花芽,减少了对树体养分、水分的消耗,是一项逆向灌水和施肥的措施。相比施肥、除草、松土等措施,具有简单,效率高,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且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因费工、费时,大树难操作等原因,没有广泛应用。这使得化学疏雄方法的研究开始兴起,化学疏雄的研究根
以冬枣叶片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L16(45)在4个水平上对影响枣SSR-PCR反应体系的Taq酶浓度、Mg2+含量、模板DNA用量、dNTP浓度及引物用量5个因素进行了试验优化和比较,建立了枣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即20μL体系中,Taq酶最适浓度为10U/20μL,Mg2+最适浓度为1.4mmol/L,模板DNA最适用量为100ng,dNTP最适用量为0.15mmol/L,引物最适浓度是
枣是中国特色优势果树和第一大干果树种,山东省滕州属于中国中部鲜食枣栽培优生地带,本文从滕州的地理、气象条件、金铃圆枣特色、科学建园及市场规划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滕州矮化密植金铃枣园建设的可行性.为滕州市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虽然在滕州市发展金铃圆枣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农业项目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是必然的。同时考虑到每年不同环境、气候、栽培技术,以及人为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必须端正科学
本文总结了制约赞皇县枣产业发展的几大因素,并从探索大枣加工新模式、推广设施栽培和引进优良鲜食枣品种等方面探讨了对策,同时提出了夯实基础抓科技,走旅游观光生态发展之路,引进鲜食枣品种,大力推广设施栽培,积极探索大枣加工的新模式,做好新品种选育工作的枣产业发展的思路.要彻底扭转当前赞皇县枣产业局面,实现健康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艰巨,道路漫长,需要全县干部群众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几代人的不懈
20世纪80年代初,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选用新疆薄壳核桃品种做亲本,实生选育出抗寒薄壳核桃新品种金薄香6号.文中介绍了育种背景、育种目标、选育过程、金薄香6号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综合经济性状.金薄香6号是雄花先开型核桃新品种,坚果核仁饱满,种仁色浅,乳白色,种皮金黄,肉质细腻,香味浓,品质上等.与其他生产主栽品种比较,具有早实、薄壳、出仁率高、优质、抗病、耐寒等优良性状,早期丰产,具有
综述了扁桃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扁桃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花柱S糖蛋白的分离鉴定,雌雄蕊自交不亲和基因(S-基因)的表达特性与克隆,S基因型的确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中尚待深入阐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