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道薄壁不锈钢内衬层耐负压试验研究

来源 :第八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不锈钢内衬负压下撕裂的问题,通过负压模拟试验来观测和评估薄壁不锈钢内衬层的耐负压能力,并通过增加内支撑环来探寻解决薄壁不锈钢内衬层在负压下屈曲变形问题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对已有的簿壁不锈钢内衬修复的两种工艺均给出了科学的评估意见:否定了用于小口径管 道修复的"缩径一涨径"工艺的可行性;肯定了用于大口径管道修复的人进入管道内部将不锈钢管 坯组对焊接成整体内衬层的工艺的可行性,但目前在实际工程中该工艺采用的不锈钢内衬层壁厚过 簿(0.6mm~2.0mm),其环刚度不足以承受管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负压,应增加内衬不锈钢的壁厚.
其他文献
通过回流污泥拦污格栅在无锡市芦村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的应用,验证了回流污泥栏污格栅的效果,优化了回流污泥栏污格栅的运行管理模式.平板式回流污泥栏污格栅及其压榨一体化装 置日处理量1000t/d,日出渣量约45kg/d,栅渣含水率约70%,栅渣灰分约30%,格栅前后回流污泥活性没有改变,所拦截栅渣均为惰性有机杂质.通过对回流污泥中杂质的去除,降低了杂质对活性污泥工艺的负面影响,降低了杂质对水处理设备的
降雨初期雨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最大,其排入水体产生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关注.目前,嘉兴市城市主干道道路横断面设计中,通常道路中央分隔带占绿化带的比例较大,机非隔离带所占比例较少,人行道绿化方式多以树池为主,且这些绿化带主要起到绿化及景观作用,其地下空间还未被利用.本文以万国路为例,对以初期径流污染控制、道路绿化带地下空间利用为目的的城市主干道道路横断面优化及棑水方式进行探讨.
依托国家水专项课题硏究,以控制深圳市光明城高铁站及其周边区域2.36公顷25mm降雨径流为目标,建设涵盖多种类型LID技术示范工程,利用SWMM5.0新增LID模块进行LID综合 示范工程的设计,模拟计算LID设施的规模.硏究结果表明,采用20h雨水排空时间,占地200m2入渗型雨水花园、50m2过滤型雨水花园、110m2渗透洼地、90m2渗透井管组合设施、200m2渗透洼地、90m2渗透沟渠的L
本文介绍了《嘉兴城市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编制的背景不同用地性质低影响开发具体措施和指标体系,同时就导则中雨水渗透减排系统、雨水调蓄排放统和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具体设计指引进行了介绍.
针对纳滤膜在处理天然水体和城市污水生化二级出水过程中出现的膜通量衰减规律差异,即二级出水导致较快的膜通量衰减,硏究溶解性有机物(DOC)造成膜通量衰减机制与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水有机物浓度下,二级出水DOC中较多的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的亲水性有机物浓度、以及较高的腐殖酸类物质和溶解性生物代谢产物含量是引起膜通量快速衰减的主要因素.NF过程初期膜通量的快速降低是由于小分子亲水性有机物在膜孔内的
南方水源水中含有大量溴离子,经过饮用水深度处理后溴酸盐超标风险很大.试验比较了臭氧及臭氧联合高级氧化技术对溴酸盐的生成控制愔况,各种高级氧化技术对溴酸盐生成都有一定得抑制作用,03/H202抑制效果较好,并且实际可应用性强,H202投加于深度处理工艺的中后段, 采用多点投加,投加量为0.2mg/L时处理工艺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本文就石灰干化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后,进行污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1400℃、保温时间60min的条件下,掺加一定量的石灰干化污泥有利于提高生料易烧性,熟枓中f-CaO含量均在以下,符合水泥熟料的生产要求;掺加量为12%时所得熟料与参比熟枓的物相组成基本相同,当石灰干化污泥掺加量过大时应根据泥质成分对生料配料比进行相应的调整.硏究可为水泥工业协同处置城市污泥提供技术
以Z市D水厂现行工艺为基础,针对原水砷等污染物超标情况,对一种新型铁锰复合药剂的除砷效果进行生产性试验硏究.通过投加铁盐、锰盐复合药剂,经过连续生产性试验,铁锰复合 氧化物对砷的去除率可达到7%,相对于原有滤池提高30%左右,同增强了对铁、锰、浊度等指标的去除效果.
建立一套管网水龄水质模拟装置,通过与实际管网水质的对比,发现装置模拟的管网出水水质指标均在理想范围之内,为模拟并检测各项水质参数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方法.利用此装置硏究 了浊度、水龄、溶解氧和电导率等因素对铁释放的影响,结合Z市管网水质调查和地理管网信息系统(GIS),对城市"黄水"爆发区域进行了预测.
本文从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导向出发,分析二次供水模式选择对供水系统综合节能的影响,并以国内某城市取消垦顶水箱的经济性分析为例,指出垦顶水箱在城镇供水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对叠压供水模式的选用进行初步分析,旨在探索一条以系统节能为主线的节能供水模式,服务于城镇供水系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