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下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效果比较观察

来源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高置管率降低置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肿瘤化疗治疗的患者15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PICC置管术,研究组给予患者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术,对比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异位率、穿刺点出血率、静脉炎发生率、静脉血栓发生率、导管感染率。
其他文献
目的: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笔者在临床护理实习期间,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促进护理业务进步。方法:总结出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8项技巧:(1)配制液体防止皮塞进入的技巧;(2)排气的技巧;(3)选血管的技巧;(4)控制滴速的技巧;(5)输液观察和护理技巧;(6)更换液体的技巧;(7)拔针的技巧;(8)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会议
目的:分析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本院63例肿瘤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对其应用PICC置管术,通过63例患者的病例分析,总结PICC置管法的效果。
会议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及最有效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静脉穿刺在临床护理操作规范中是最基础和最常用,也是每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如何做到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减轻患儿痛苦,为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会议
目的:依据PICC术的使用范围及特点,将其运用到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术后治疗过程,并加强护理工作,通过观察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总结PICC的治疗优势及人工干预的重要性。方法:收集我科室近来的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患者20例,首先对其进行血管评估行PICC术,再依据患者及PICC术特点,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注重护理细节,打造精心护理。
会议
目的:为保障患者静脉治疗安全,制定了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的沟通,有计划、合理选择穿刺的血管;掌握静脉穿刺技巧;静脉治疗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使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治疗。方法:分析了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关对策。
会议
目的: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合理选择PICC置管位置,满足患者需求,提高置管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拟行PICC置管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操作难易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四周应用ADL 量表对患者实施调研,计算出带管患者ADL 分数评价其带管期间日常生活能力。
会议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式在PICC置管患者中镇痛效果.方法:选自在我科PICC置管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方法,在扩皮前局部利多卡因皮内麻醉,实验组29例在选好静脉后先将穿刺点周围皮肤用热水清洁干净,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涂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1.5cm×3.0cm,厚度约lmm,其上用透明敷贴覆盖,1h 后将乳膏洗净,常规消毒皮肤后穿刺.
会议
目的:探索经外周静脉中心导管(PICC)异位颈内静脉后复位至中心静脉的改进方法,提高复位成功率。方法:对B 超引导下18例PICC置管时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的患者,先行退管头端至合适距离,采取分次少量回撤支撑导丝2-3cm 的方法,最终送管至预测量长度。
会议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0月28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7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
会议
通过对PICC置管后容易发生的并发症的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加强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从而减少置管后的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寿命使用,减少了风险,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为肿瘤及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 PICC导管为患者提供了无痛治疗途径,同时可以长时间使用,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保证导管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