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陡环境边坡综合治理施工技术

来源 :2015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eng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边坡失稳的发生将影响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进度,为了确保高陡边坡的长期安全与稳定,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对其综合治理.针对长河坝水电站高陡环境边坡地质条件复杂、治理区域较分散、岩体较为破碎且节理裂隙发育的工程特点,采取了独特的材料运输和施工通道进行治理施工,并根据不同治理深度对其采用相应的支护技术.针对坡面覆盖层及危岩体,采用坡面清渣、主被动防护网、挡墙及锚筋束等施工技术进行治理;针对边坡浅表层稳定性问题,采用锚喷混凝土、框格梁、锚杆等支护技术进行治理;针对边坡破碎岩体深层稳定问题,采用预固结灌浆及锚索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治理.现场长期监测数据表明:治理后的高陡环境边坡是稳定安全的.
其他文献
汉江孤山水电站木瓜沟农村移民安置点场地内发育一处滑坡,规划场地为山前斜坡地形,受地形和移民安置规模限制,需要在滑坡体上安置移民,为此须对该滑坡体采取工程治理措施.通过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岩土测试等大量工作,查明该滑坡体积约11×104m3,为中型岩质切层滑坡,现状稳定性较好.经比较,提出削坡减载结合回填压脚的方式进行工程治理,工程处理后滑坡稳定系数满足规范要求.结果可为该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工程建
金子沟泥石流位于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其支沟较为发育,沟道纵坡大,物源主要集中在各冲沟的中上游沟段(活动性冲沟)两侧的滑坡、崩塌、冰碛层及沟道纵坡较缓段中早期堆积的冲洪积物、泥石流堆积物,其物源补给丰富,汇水面积大,对泥石流沿线及下游村庄危害大的特点,属高频易发性沟谷型泥石流.在野外地质勘查的基础上,调查该泥石流的灾害规模与范围,分析其发育特征和破坏强度,通过现场调查及现场模拟试验,确定泥石流的物理特
对黄土加固稳定可以使黄土的水理性质发生变化,改善黄土的结构状态,提高黄土的抗压强度.本文采用土灰比为7∶1,水固比为0.38∶1,质量浓度72.7%的实验比例,待黄土、胶固粉、水三者混合浆液固化后,可以发现其龄期9d的抗压强度已超过了1MPa,最大抗压强度达到了1.28MPa,其龄期28d的最大抗压强度达到了3.54MPa,比老黄土强度提高了十几倍.在土灰比为4∶1的水泥胶固粉对比试验中,从得到的
为了解决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过程中定性与定量相互转换的问题,本文基于云模型理论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模型.首先根据泥石危险性的10个评价因子等级的分类标准获得各因子每个等级的数字特征,将实测泥石流沟各项指标的数据利用正向云发生器进行整合计算,得出各沟在各危险级别所对应的确定度.将评价因子的权重代入,计算出泥石流沟在对应各个等级的综合确定度,因此来确定泥石流沟的危险性等级.本文通过实测北京市密云县4条
在我国广大的东海岸上,存在着较多的滨海相可液化地基.这种地基相较于一般的液化地基,存在着较多的黏土夹层.十字振动翼共振法作为一种新的液化地基处理方法,能否在滨海相可液化地基的处理中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结合采用十字振动翼共振法的淮盐高速(大丰港段)工程实例,在对该场地进行液化地基处理后,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测试以及静力触探测试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抗液化评价.结果表明在较为复杂的滨
采用非均质多孔介质三相非等温流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轻、重两种非水相流体点源泄漏、运移和地下水曝气修复全过程.结果表明,溶解相苯的质量分数分布范围比三氯乙烯(TCE)要大,且浓度也比TCE高.苯和TCE在地下水位以上约1~2m均存在浓度的峰值区.另外,苯主要集中在含水层上部以及非饱和带而TCE则在含水层下部有明显的分布,相同情况下TCE的最大运移深度约为苯的5倍.短时间(1d)连续曝气后去除率随着
敏感性分析是全面掌握小流域沟谷发展总体特征的有效途径.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常相伴或交替发生,只考虑泥石流孕灾环境而忽视山洪致灾因子不能适应北京山区防灾减灾的客观要求.在分析泥石流敏感性基础上引入山洪评价因子,选取北京山区10条典型小流域,构建山洪泥石流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主观赋权,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由博弈论给出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值,由K均值聚类法将小流域敏感性分为轻度、中度、重
在试验测得桂林和柳州红黏土的水动力学参数的基础上,根据非饱和土溶质迁移理论模拟两种红黏土中的溶质迁移过程,分析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试验表明,桂林红黏土含有比柳州红黏土更好的持水性能,同样吸力下具有更高的体积含水率,渗透系数更低,这主要是因为柳州红黏土具有较高含量的石英矿物,土的黏性更低.根据初始饱和度为95%,90%,85%,80%下土中的一维溶质扩散计算结果,发现随着初始饱和度减小,柳州红黏土的
为了在黄土路堑边坡设计中应用可靠度理论,野外测量了黄土高原510个自然极限状态坡断面,分8个区统计了极限状态坡坡高和坡度的相关关系.利用该相关关系建立起地质模型,视其稳定系数为1.0,反演了8个区不同坡高下的综合强度参数c、ψ值.将反演获得的综合强度参数作为均值,结合79组黄土高原c、ψ值变异系数的统计结果,采用Morgenstern-Price法建立极限状态方程,Monte-Carlo法获得失效
本文通过对滇中软岩的地质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水理性质及流变特性等进行深入研究,得出红层软岩抗剪、抗压强度低,随着黏土矿物及泥质含量的增加,物理力学性质逐渐降低,在饱水状态下泥质岩类抗压强度降低了30%~40%,粉细砂岩类强度折减了20%~30%,其崩解性与膨胀性也受黏土矿物及泥质含量所控制.试验表明红层软岩蠕变效应明显,长期抗压强度为单轴抗压强度的70%,长期抗剪强度值与直剪试验相比内摩擦角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