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铅置换-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铁矿中金属铁的研究

来源 :第八届全国选矿专业学术年会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氯化铅法测定矿样中低含量金属铁量.用氯化铅置换金属铁,过滤分离,滤液分取后加硝酸,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铁量.考察了氯化铅用量、磁选方式、浸取方式和浸取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确定了用内磁选方式,氯化铅用量为0.5g,加热磁力搅拌浸取15min的最佳试验条件.用本法测定不同类型矿样中金属铁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n=6),加标回收率99.00%~101.50%.
其他文献
周油坊铁矿选矿厂尾矿含铁9%左右,含铁矿物主要是镜铁矿、含铁硅酸盐.镜铁矿主要以微细粒单体形式存在。用细筛可有效隔除粗粒矿石,减少进入强磁的矿量,有利于强磁选的顺行。细筛下产品通过一粗一精强磁选流程,可获得产率6.33%,精矿品位50.60%,回收率为35.36%的铁精矿,对镜铁矿回收率为81.18%.
对陕西某黄金冶炼厂焙烧氰化尾渣进行分析,查明了该尾渣的矿物组分、粒度分布及铁物相.通过改变磁场强度、磁介质等条件,确定了烧渣中铁回收的最佳弱磁-强磁选方案.采用该方案可获得铁品位、铁回收率分别为54.47%、48.97%的铁精矿.
对含铜品位为1.35%的某铜冶炼反射炉渣进行了回收铜的试验研究.在-0.075mm粒级占85%的磨矿细度下,以新型浮选剂C99作铜矿物捕收剂,水玻璃作抑制剂,硫酸铵和硫化钠作活化剂,经1次粗选、3次精选、3次扫选,获得了铜精矿铜品位为25.64%、铜回收率为70.74%,为回收该反射炉渣中铜提供了技术依据.
对某钒钛磁铁矿选铁尾矿进行了分析.依据该选铁尾矿中各矿物物理性质的差异,拟采取重选或强磁选预富集再浮选回收钛铁矿的方法来处理该矿石.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阶段磨矿阶段选别"的磁-浮-酸浸的联合工艺流程.矿石中含TiO213.78%时,获得钛精矿TiO2品位为45.21%、TiO2回收率为54.46%.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巴里选厂损失于锌硫混合精矿的锡较高,按目前生产条件,难以降低锌硫混合精矿中的锡损失.公司拟对进入锌尾1的锡进行回收,以提高选厂锡的回收率.进行了回收锌尾1中锡的多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浮选脱硫、筛分-浮选脱硫、磁选-浮选脱硫3个方案,均可获得锡精矿锡品位大于4%.锡回收率大于60%的试验指标。从生产实施难易及生产成本考虑,认为磁选-浮选脱硫方案较好,能获得低品位锡精矿
某铜选厂设计的选矿工艺流程及产品方案为:两段一闭路破碎,两段闭路磨矿,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的浮选工艺,浮选精矿采用浓密、过滤两段脱水流程,选矿最终产品为铜精矿。通过对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矿石性质、工艺流程、药剂制度、磨矿粒度等方面摸索研究,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参数和药剂制度,保证选厂生产出合格的铜精矿.
窑法制磷酸是一种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高纯度、高浓度磷酸的生产方法,游离氧化钙是其中间产物,选用蔗糖浸取法测定其含量时,存在终点难以观察、结果不稳定的问题.采用电位滴定仪进行终点判断,在此类样品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0%,回收率在99.00%~101.00%范围内.
对硫酸-氢氟酸混合废水的石灰处理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沉淀渣的资源化利用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石灰直接沉淀法,采用可溶碱先调节硫酸-氢氟酸废水pH值,然后石灰沉淀处理可选择性沉淀F,获得CaF2分布分数较高的沉淀产物,有利于F资源的回收;石灰直接沉淀法所得CaF2-CaSO4·2H2O混合物中CaF2、CaSO4·2H2O颗粒细小,多在10μm以下,预期难以采用浮选分离回收CaF2,可作为非高酸性含
通过X射线衍射、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矿物解离自动分析仪(MLA)、化学成分分析等测试技术对湖北某萤石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石属于萤石重晶石共生矿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并查明了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以及嵌布粒度等特性,为选矿综合回收利用萤石和重晶石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介绍了攀钢矿业有限公司密地选矿厂铁精矿管道输送水力学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密地选矿厂于2015年8月完成铁精矿管道输送改造,并投入生产运行,实现铁精矿铁路运送方式向管道输送方式的转变。密地精矿管道输送系统由首端系统、终端系统及管道线路系统3部分组成。笔者就铁精矿管道输送运行后存在生产调试运行初期浓缩机底座结构拉坏,搅拌槽未达技术指标,槽内矿浆分层现象严重,精矿粒度粗,管控不够会影响精矿管道的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