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方法。自2008年7月自2010年3月以来共完成全电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7例,具体如下:男34例,女23例,年龄45~78岁。术前胸部CT均显示肺部病灶,均为周围型病变,病灶大小1.5~4.5cm。其中支气管扩张症3例,肺曲菌球病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2例,慢性肺部炎症1例,肺癌49例。肺癌临床分期均为Ⅰ期,其中Ⅰa期31例,Ⅰb期18例。合并高血压病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2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例。
方法:切口选择:腋中线第七或第八肋间作镜孔(1.5~2cm),肩胛下角线第七或八肋间作操作孔(1.5~2cm),腋前线与锁骨中线间第4肋间(上中叶切除)或第5肋间(下叶切除)作一长约4~6cm辅助切口,便于游离肺门血管和取出被切肺叶。本组VATS肺叶切除手术均不使用肋骨撑开器,不切断肋骨,采用30度镜观察并行手术操作。对早期肺癌患者,仍按肺癌根治要求进行淋巴结清扫。右肺肿瘤肺叶切除均行2,3,4,7,8,9,10组清扫,左侧则行5,6,7,8,9,10组淋巴结清扫。
结果:左肺上叶切除12例,左肺下叶13例,右肺上叶11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16例。手术初期因经验不足,一例分离上肺静脉导致右上肺尖后段动脉出血、四例患者因支扩肺门血管粘连或胸腔广泛粘连改辅助小切口外,余均在全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本组初期手术开展时间较长,约30例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一般90~120分钟左右就可结束手术。术后平均胸管引流量50~150ml/d。一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术中渗血较多,术后第一天为400ml,第二天为200ml,术后第三天少于100ml后拔除胸管。出平均住院10.5d。全组无手术死亡率。一例术后并发皮下气肿5天后自行吸收。术后极少使用杜冷丁等镇痛剂。体会一、辅助小切口的位置对处理肺门血管至关重要,最好是插入观察镜后再根据第一肺门血管的位置来确定辅助切口位置较好,本组VATS上叶切除最高至第三肋间、下叶最低至第六肋间。二、在肺门血管分离方面,我们认为上肺静脉难度较大,操作时需要小心。三、内镜血管切割缝合器应根据解剖位置从后孔或辅助切口进入均可。血管分离后套入7号丝线,借助丝线可微调血管方向,有助于血管切割缝合器插入。四、单支血管处理使用血管闭合夹(hem-o-lock)较好。五、本组手术均在高清晰度的30度内镜下完成。
体会到内镜清晰度与手术顺利密切有关。某些加长特制器械如血管钳、吸引器等对分离血管,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也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