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翻修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来源 :2014广西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对15例(15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采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对于骨缺损采用自体或同种异体颗粒骨植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使用钢丝、钢缆固定.结果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改善.15例获随访6~2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未发现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远端出现新透亮带,Harris评分平均89.8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早期疗效可靠,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认为血清S100B蛋白是评估颅脑外伤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但非颅脑外伤是否可影响血清S100B蛋白尚有争议,故本研究的目的即探讨非颅脑外伤的创伤类型是否可影响血清中S100B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急诊抢救室及急诊留观的325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并于相应的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将患者按是否存在颅脑损伤分为IHI组、NHI组、MTHI组,分析各组创伤患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完善,在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获得的资源组织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优势,借用网络技术力量,做好急诊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医院的急诊信息化建没可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巨大的推力,如何健全医院的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是加强医院整体医疗效率的关键。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在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目的:急诊室过度拥挤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急诊室过度拥挤的不良影响及原因,提高医院对急诊室过度拥挤的重视,同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法:根据Asplin等[3]使用"Input-Throughput-Output"(输入—处置—输出)急诊室拥挤概念模型,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医院床位长期利用率高,床位不足是导致急诊患者滞留的关键原因:此外,急诊就诊量的增加,急诊室
目的 探讨侧卧位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骨盆倾斜对放置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并检验体位校正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2年7月到2013年3月间在我院行常规侧卧位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8例80髋作为对照组,2012年3月到2013年12月间术中对侧卧体位进行校正后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5例80髋作为校正组.校正组通过术前拍摄骨盆平片体表标记两侧泪滴点连线,术中结合铅垂线调整骨盆倾斜,间接使泪滴点连线垂直于水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和解剖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的应用,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临床上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进行分组: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共28例)、解剖锁定钢板组(共21例);术中详细的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的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量.记录两组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的Neer评分.[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后,在ACL重建定位器引导下,在胫骨结节内侧由关节外向关节内骨折床边缘钻取两个骨隧道,使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
目的 回顾性分析23例因陈旧性髋臼骨折接受生物型假体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评估并探讨手术要点.方法 23例患者术前均采用CT评价内固定位置及骨缺损情况,根据CT结果制定手术方案.23例患者均接受生物型假体全髋置换手术,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8例患者取出原内固定,12例患者存在骨缺损,7例患者采用松质骨粒植骨,23例患者髋臼假体直径平
目的 阐述关节镜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4年来关节镜监视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00例的临床疗效。按术后1、3、6、12个月随访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经统计学处理。 结果 关节镜下经皮螺钉内固定与常规切开复位张力带、髌骨爪内固定的远期效果相同,镜下手术出血量少,不需切开关节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结论 关节镜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肯定,创伤小,出血少
目的 探讨全陶瓷关节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应用第三代全陶瓷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共42例(45髋)进行随诊,病因包括创伤,酗酒、激素、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等,平均年龄44.8岁,病程平均4年5个月.结果 42例均获随诊,时间10-25个月,按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优18例(20髋)良17例(18髋)
会议
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接受初次THA的110例患者,男性66例,女性44例;年龄25-85岁,平均60岁.根据ward和Gmss的方法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 25kg/m2为界)、手术时间、假体类型、有无内科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不同疾病等对术后隐性失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