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下游产品3-氯丙酰氯的合成研究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111次学术会议、第九届丙烯酸科技发展与应用研讨会暨全国丙烯酸行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由3-氯丙酸制备3-氯丙酰氯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6ˉ80℃、亚硫酰氯与3-氯丙酸摩尔比1.4/1、亚硫酰氯滴加速度0.60ˉ1.19g/(mol 3-氯丙酸·min)、总反应时间5-6h下反应后提纯,3-氯丙酰氯产品的IR谱图与标准红外谱图的相似度为97%,总收率约90%.
其他文献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12种加脂剂对少铬鞣猪皮服装革收缩温度、耐湿热稳定性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磺化油SEO、STO、阳离子油、结合型加脂剂SC对少铬鞣猪皮服装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磷酸化加脂剂SF所处理皮革撕裂强度最大,卵磷脂NLM所处理皮革的抗张强度最大。
本论文主要研究鱼油聚合物制备过程中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产物碘值、粘度、亲水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鱼油和16%-24%的马来酸酐在80℃下恒温加热160分钟,然后加入0.8%的引发剂和3%-4%的苯乙烯,升温至140℃后再反应240分钟,可以获得碘值小、亲水性好、分子量不大的综合性能较好的聚合物。将该聚合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配制成pH值7-8、有效成分占5
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腈(AN)和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乙酯(DM)为原料,在水相中采用自由基共聚合制备了Poly(MAA-AN-DM)两性聚合物鞣剂(MAD)。探讨了聚合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认和表征。研究了产物的等电点,结果证实MAD的等电点在3.75~5.0之间,聚合物的等电点取决于聚合物的组成,随着聚合物中碱性基团含量的增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经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并将共聚物应用于蓝湿革的复鞣。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了BA的用量及引发剂的用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旋转粘度计对引发剂不同用量的共聚物的结晶度、粘度进行了考察;采用红外光谱仪、热分析仪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共聚物用于蓝湿革复鞣的工艺条件;将共聚物与铬粉、RST复鞣剂进行了复
研究二氧化钛与浓硫酸反应制得的硫酸氧钛(TiOSO4)溶液的反应条件及合成有机钛的配位化合物的影响因素。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pH电位滴定法和红外光谱分析法,研究硫酸氧钛-柠檬酸盐溶液体系的稳定性,使钛鞣能在较高pH下进行。
将蛋白酶J-1应用于制革浸水工序中,通过考察浸水废液中蛋白质含量、羟脯氨酸含量和浸水后生皮的回软程度、黄心程度以及生皮的含水量等指标,优选出了浸水工序的最适酶用量。将不同用量的杀菌剂P-1与蛋白酶J-1复合制备了混合酶JP-1,考察了混合酶JP-1的相对活性随杀菌剂P-1浓度的变化规律。将硫酸酯盐类表面活性剂K-1与混合酶JP-1复合后制备了JPK-1酶制剂,考察了JPK-1酶制剂的相对活力随杀菌
采用复合凝聚法对艾蒿油的明胶/阿拉伯胶微胶囊抗菌防霉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乳化转速,表面活性剂用量比例,交联剂用量,体系pH值调节等因素对微胶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转速为1500r/min,Span80/Tween80比例为1∶1,交联剂为0.6mL,凝聚体系pH值控制在4.1时,微胶囊为粒径在30~80μm的规则球形胶粒。
综述了中国裘皮行业的现状,中国毛皮加工业发展趋势,裘皮及裘皮服装的美化趋势,以及为顺应这种美化趋势裘皮加工行业所采用的现代染色技术。
本文简要介绍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并综述了该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情况,最后指出了这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本文介绍了采用两步法聚合工艺,制得了热力学稳定的有机硅改性纯丙乳液。同时研究了乳化剂体系和反应温度与单体转化率的关系以及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