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方法控制CNT在PS/PMMA双连续共混体系中界面分布设计超低导电逾渗阈值复合材料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zsx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热力学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精确地调控到具有双连续结构的聚苯乙烯(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体系的相界面进而制得了具有超低导电逾渗阈值的高分子导电复合材料。
其他文献
超支化环氧树脂对双酚A 型环氧树脂具有增强增韧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其支化度的可控性及对增韧增强功能的影响规律仍是挑战性难题。本文利用合成了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环氧树脂(NPEHP),并研究其支化度和含量对双酚A 型环氧树脂(DGEBA),研究了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外植型自修复策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实现高分子材料自修复的方法。相比本征型而言,外加修复剂的方法具有修复反应条件温和,加工工艺简单,不改变聚合基体本身的分子结构,修复效果好,更有利于开展工业生产。
为了探究退火对离子液体聚合物(PIL)修饰的氧化石墨烯(GO)/PVDF 复合材料晶体类型、微观形貌、结晶和介电行为的影响,采用溶液成膜法制备了一系列PVDF 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发射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ATR)、X 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阻抗分析仪(LCR)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介电性能进行分析。
多级孔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三维网状结构,有利于活性位点参与反应物和物质传输,但目前通过简单工艺大规模制备表面含有功能基团的多级孔结构的材料还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环状碳酸酯与胺进行开环反应制备聚氨酯材料,有效的避免得有毒异氰酸酯的使用。同时将环氧树脂引入到非异氰酸酯聚氨脂(NIPU)之中对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进行改善。
现如今,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雾霾天气频发,这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实现对雾霾中PM2.5 的高效过滤已成为当下空气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聚乳酸(PLA)是目前最重要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之一,但是其具有抗冲击性能差、热变形温度低等缺点,限制了在工程应用塑料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选用碳纤维(CF)作为改性填料,制备了碳纤维/聚乳酸(CF/PLA)复合材料,其在CF 的质量分数为0~15wt%。通过X 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测量热分析(DSC)、动态流变性能测试以及偏光显微镜(POM)观察,研究了CF 添加量对PLA 结晶性能和流变
高粘度比聚合物共混物形成双连续结构的逾渗值一般较高。因此,降低逾渗值并且形成稳定的双连续结构是拓宽这类材料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表明,通过添加纳米粒子能够影响共混物的相形态和提高相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纳米粒子在界面分布的情况。
离子传输在太阳能-电能转换,药物释放以及各种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碳纳米管(CNT)作为一种有前景的离子传输材料,在模拟天然离子通道,化学分离和能量存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二氧化硅@二乙烯基苯(SiO2@PDVB)两端进行表面改性,合成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SiO2@PDVB-DDM)十二烷基硫醇,考察其在环氧树脂/聚异戊二烯(ER/LIR)复合体系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于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