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氟沙星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和组织损伤研究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作为水产养殖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Fluorine quinolones,FQNS)药物之一,其对水产动物的急性毒性以及组织损伤情况等研究尚且不足。
其他文献
异育银鲫是我国主要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年产约200 万吨。粘孢子虫病(myxosporidiosis)依然是当前限制异育银鲫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不仅可直接造成异育银鲫的大量死亡,且由于防控粘孢子虫病的不合理药物的大量使用显著降低了鱼体抵御其它病原生物的能力。
香豆素类衍生物因具有良好的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而备受关注。本团队前期研究证明了香豆素类化合物对鱼类单殖吸虫也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众所周知,杂环类化合物(如三氮唑、咪唑、噻唑等)本身具有杀虫、杀菌等活性,或作为合成杀虫剂、杀菌剂的重要中间体。
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Fouquet,1876)是一种鱼类体表寄生虫,由它感染引起的小瓜虫病经常给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自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等特效药禁止使用以后尚无有效的替代药物,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替代药物来防治鱼类小瓜虫病迫在眉睫。
日本鱼怪(Ichthyoxenus japonensis)一般成对地寄生在鱼的胸鳍基部附近的体腔内中,严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性腺发育,但是养殖水体中的鱼类很少感染。随着养殖模式的改变和水环境的恶化,鱼怪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和严重。
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素对大黄鱼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大黄鱼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分别以姜黄素添加量为0、100、150 和300 mg/kg 的饲料进行大黄鱼的养殖试验,在30d、45d 分别取样后检测血清和体表黏液中溶菌酶(LZM)活力及抗菌活力(Ua),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酸性磷酸酶(ACP)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世界最名贵的淡水虾种之一,于1992 年由湖北水产研究所引进.2013 年,湖北黄梅地区虾养殖场养殖的红螯螯虾体表周身遍布大量黑色絮状物,作者分离絮状物并采集到一种有别于已记载的吸管虫物种.
主要研究了没食子酸与恩诺沙星中西联合用药、与单用抗生素恩诺沙星在鲤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比较。为提高水产养殖防病效果、降低常规渔药的使用量和鱼体药物残留,以及鱼病防治和渔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中通常使用抗生素来防治细菌感染病,如使用过量或滥用药物,则很可能引起耐药菌株的出现,从而对养殖环境和养殖品种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细菌耐药性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热点。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不同地区的鲍消化道中266 株异养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测试分析,以期了解其耐药率概况。
Objectives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anti-parasitic efficacy of active compounds from the bacterial extracellular products of Streptomyces griseusSDX-4 again
本文研究了不同比例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口灌给药下在三疣梭子蟹体内药动学,及对海水动物源致病性弧菌的体外和体内药效学。采用RP-HPLC 法研究水温28±1℃,盐度20 条件下,以两种不同比例(SMZ:TMP=5∶1 和1∶1),SMZ 和TMP 总剂量为100 mg/kg 对三疣梭子蟹口灌给药,SMZ 与TMP 在血淋巴中的药动学以及在肝胰腺、肌肉和鳃中的药物分布与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