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浊介质中颗粒大小对偏振传输特性的影响分析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rgul2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偏振在混浊介质中传输,首先给出了MIE 散射理论及偏振传输特性计算模型,其次分析了蒙特卡洛仿真偏振传输特性的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烟雾粒径与消光系数的关系和偏振随粒子直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粒子直径小于入射激光波长时,发生瑞利散射,偏振变化较小;当粒子直径大于等于入射激光波长时,发生米氏散射,圆偏振传输特性最大,+45°;线偏振光其次,水平线偏振光和非偏振光偏振传输特性较小。
其他文献
光程差控制是实现光纤激光相干合成的关键技术。对于窄线宽连续激光,其相干长度较长,对光程差控制要求较低,但是对于飞秒脉冲光纤激光相干合成,需要考虑脉冲同步、相位控制等问题,对光程差控制有较高要求。论文以爬山算法为基础,基于FPGA 控制电路,结合两路飞秒脉冲光纤激光偏振相干合成系统的具体情况,对算法进行改进设计,实现了低功率条件下的飞秒光纤激光偏振相干合成系统中对光程差的自适应调控。实验表明,算法对
准直系统是激光目标模拟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杂散光的出现会导致后续系统的性能下降,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假信号或信号饱和,这些杂散光在实际使用中是不能容忍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消除.从现有准直系统的设计结构出发,利用光学软件Tracepro 进行仿真分析,找到产生杂散光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消除方法,包括三种不同结构的消光环设计,依据仿真结果,确定最优形式的消光环结构,边缘杂散光抑制最大上限值为0.38
我们将扫描聚焦折射率显微镜应用于活细胞的定量成像研究领域.在棱镜的表面制作培养槽,在细胞的培养环境内,利用反射式的方法获得了细胞的折射率图像.所使用的扫描聚焦折射率显微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为1 微米,小于聚焦光斑的尺寸;折射率精确度达到0.002,折射率灵敏度为0.0002.由于不需要使用微通道技术,培养过程及实验过程简便.我们提供了一种反射式的细胞研究手段,为生物检测及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在两微米激光器中,通过采用不同的输出镜透过率,不同调制深度的GaAs,不同的主动调制频率,得到了最短脉宽为28 纳秒的激光输出,最高输出功率为74 千瓦。
:理想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受经典衍射极限限制,但随着探测分辨率的逐渐提升,传统衍射极限分辨率已经满足不了人类的发展需求,因此对超衍射极限分辨率的探索也从未止步。本文从衍射极限类型、采取方法和应用场景三个角度将超分辨率方法进行分类归纳。介绍了17 种超衍射极限分辨方法,并探讨了适用于空间探索的几种超分辨方法。目前,超分辨技术虽还未被普遍应用于空间光学系统中,但在不久将来必然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为研究超分辨
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双折射低色散光子晶体光纤,光纤中心引入椭圆孔,包层有两种不同的椭圆空气孔组成.光纤中运用压缩格子和椭圆孔,来破坏光纤结构的对称性从而获得高双折射,扩大包层中距离中心较远的孔,来获得低色散.我们基于超格子构造法分析了光纤的色散和双折射特性,重点分析了光纤结构的变化对双折射和色散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波长1.55μm 处双折射可达到0.001,同时x 和y 偏振基模的色散都很小
基于PPM 强度调制,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光空时网格编码方案.该方案在发射端利用延迟分集思想,建立了信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联性.在接收端采用反馈干扰抵消算法(FICA),并对消除干扰后的信号进行最大似然判决来完成译码.该方案以牺牲发射分集的性能来换取译码复杂度的降低,从而降低了对系统计算能力的要求.以天线数为2 和3 为例,分析了该算法与Viterbi 译码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当分集增
利用半导体激光泵浦(LD)方式实现了输出功率大于4000W 的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结构全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了不同纤芯直径增益光纤和不同泵浦波长情况下激光器的受激拉曼散射(SRS)和横向模式不稳定(TMI)的特性.为了抑制受激拉曼散射,选择纤芯为30 微米的大模场掺镱光纤作为增益介质;为了抑制光纤放大器中的TMI,利用增益光纤吸收系数较低波段对应的915nmLD 作为泵浦源,同时通过弯曲主放
对舰船尾流中气泡探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利用自主研制的水下激光雷达,在实验室水池中进行气泡探测实验,分析了不同距离的波形变化;比较了激光器不同输出能量、不同距离的探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室内测距最大误差为8.4cm,相对误差为4.06%;通过观察不同距离处两目标的波形,得到该样机的距离分辨率为81.2cm.
空间激光通信按照接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相干光通信和非相干光通信。非相干光通信系统在早期使用中应用广泛,但在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追求更高好的光电转换效率、更的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强的接收灵敏度,空间相干光通信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相干光通信系统,阐述了国外空间相干光通信的发展现状,并对空间光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大气湍流对相干光通信性能影响研究、多普勒频移补偿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