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烙法在治疗咽部疾病的应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医烙法治疗咽部疾病的疗效。方法:对45例慢性扁桃体炎,30例慢性咽炎,3例咽部良性新生物采用中医烙法治疗,结果:慢性扁桃体炎总有效率93%,慢性咽炎总有效率87%,咽部良性新生物100%。结论:中医烙法治疗咽部疾病应用前景广,方法简单﹑安全,见效快,不出血、无疼痛,患者易于接受。
其他文献
在婴幼儿期,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者母乳不足,可采用婴儿配方奶粉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来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近期,奶粉喂养是否会引起性早熟( precocious puberty)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性早熟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严重影响儿童的成年身高和心理健康。性早熟在医学上有严格的定义,引起性早熟的原因也非常复杂。笔者综述了牛奶中激素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婴幼儿以及儿童食用牛奶及奶粉引起性早熟
中国的食品行业市场竞争正处在一个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特殊时期,经营者在满足消费者知情权的同时,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作为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和居民健康的新措施之一,《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简称规范)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不仅是企业向消费者的健康承诺,也是使食品走向营养健康的有力措施。食品的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食品的营养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所以在食品安全的基础
目的:研究核苷酸喂养对大鼠的毒副作用。方法:采用90天喂养实验,用不同剂量的核苷酸喂养SD大鼠,观察大鼠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病理结果的变化。结果:大鼠的总体重增长、总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雄性大鼠前4周的体重增长出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各实验组的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大鼠的进食量及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
目的:观察孕期和哺乳期母代高脂饮食对子代生长发育和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植物甾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确定受孕的30只C57BL6J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高脂饲料、高脂饲料+植物甾醇干预。所产子代断乳后(30只,10只/组)以基础饲料喂养至3月龄,摘眼球取血,取脏器称重。采用试剂盒(酶法)测定血脂水平,以RT-PCR法测定肝脏中胆崮醇合成关键蛋白HMGCoA还原酶(HMGCoAR
目的:调杏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通过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采用UPLC-Ms/Ms确证方法连续4年对全国抽检保健食品中化学药物进行检测。结果:662件样品中违禁药物的检出率为23%,由2005年43%下降到2008年的14.5%,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其中,减肥类保健食品违禁药物的检出率最高为33.4%,其次是抗疲劳类保健食品为13.3%和降糖类保健食品为5.3%。在
利用不同方法对不同树龄的银杏树所产的白果中的水分、脂肪、淀粉和多糖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分析表明:100年树龄的银杏树所产白果含有较高的各种营养成分,而800年树龄的银杏树所产白果和邳州市产白果含有较少的各种营养成分。其结论可为白果的深加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目的:为掌握目前北京市顺义区4-12月龄婴儿喂养情况,发现存在的喂养问题,进行适当的干预措施,改善北京市顺义区地区婴儿的营养状况。方法:采取判断性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回顾性地调查婴儿的喂养状况,采样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结合调查结果和入户访视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针对性健康讲座、咨询等干预措施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共调查北京市顺义区4个社区
笔者从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采用苍耳子散加味治疗儿童鼻窦炎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以苍耳子散加黄芩、藿香叶、龙胆草、鱼腥草、川芎为主方,治疗儿童鼻渊。苍耳子、辛夷花疏风清热,川芎、白芷去风通窍,黄芩、龙胆草、鱼腥草清热,藿香芳香行气,辟浊化湿。故对儿童鼻渊有较好的疗效。
梅核气又有梅核、梅核风、回食丹等名,多发于中年女性。《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最早描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明·《赤水玄珠》卷三立梅核气病名:“生生子曰:梅核气者,喉中介介如梗状。又曰:痰结块在喉间,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是也。”本病不影响呼吸、吞咽等正常生理功能,但由于咽喉的异物感,常令患者忧心忡忡,精神负担过重,甚至有严重的恐癌心理,以致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病为咽喉部位的异常感觉
笔者阅读《中医各家学说》后,对易水学派著名医家李东垣的脾胃内伤论的学术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并拜读了其主要学术著作《脾胃论》,结合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的体会,现记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