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务系统基层单位计算机维护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dao20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河南省的圜税系统基本实现了数据的市一省级集中,主要的业务软件后台数据库都集中在省局。这样最大限度地规避了数据丢失、篡改的风险,提高了维护的便利性、规范性,同时也节约了成本。然而,对于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部分一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一直采用集中采购、批次更新的方式来满足工作的需要(部分单位也有其他政府部门捐赠等其他途径)。由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现状的原因,造成了部分单位设备陈旧的微机及其附属设备仍在实际使用中。据调查,目前个别单位仍有486、奔2的微机在用。作为一名基层税务局的信息技术人员,笔者对每天的纷繁复杂的计算机维护深有体会。下面笔者想谈谈对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并提出自己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近几年来,我国的税收征管质量在不断提高,税收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不可否认,加强征管是税收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基础管理还很薄弱,税源底数不清,税收流失问题还相严重。税源管理是税务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抓住了税源管理这一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才能不断提高征管效能,有效防止税款的流失,并且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征管漏洞的同时,为纳税人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因此研究如何
本文针对我国各地区税务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采用科学化、精细化分析的管理学方法和手段,从资源整合、能力集成的角度对税务信息化能力进行分析,建立税务信息化集成能力模型,根据模型构建税务信息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搭建了一个采用数学方法分地区、分类别对税务信息化能力进行优劣势评估的平台,并且针对各种能力缺陷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制度建设是税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但其往往滞后于技术发展。根据我国税务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建立与税务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吻合的信息化制度架构体系。要实现制度建设的目标,在实施中应注重制度的“立法水平”,完成制度层面的系统整合,还应注意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不断优化制度,以制度创新来推动税务信息化的事业发展。
税收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税收工作,实现税收管理的现代化,使税收工作水平跃上新台阶。本文试通过对中西部地区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就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
近年来随着金税三期的伞面启动,税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为中西部地区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要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我们有必要对前一阶段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梳理,发现其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新的对策,总结好的经验,以此来提升欠发达地区信息化能力建设水平,促进税收信息化均衡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