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

来源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2018年学会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_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全球最为普遍的环境问题,它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开发等原因造成的植被退化、养分流失、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过程.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持续不断地开展荒漠化防治,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基本实现了全国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土地沙化由上世纪90年代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成功典范,由于中国沙化土地存在面积大、分布广的特点,受不同程度滥垦、滥牧、滥采等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双重影响,中国荒漠生态系统依然面临着生态恶化、功能退化、部分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等严重问题,对生态危害依然较为严重.面对这种状况,必须把加强沙化土地治理和封禁保护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得力措施,着力构建沙区生态安全屏障,才能切实遏制生态恶化,恢复或重建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稳定的荒漠生态系统,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其他文献
昆金公路途径库鲁克塔格沙漠东南缘,由于沙漠向西南侵袭,沙源供给丰富,流动沙丘广布且移动速度快,其风沙危害对公路运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选择风沙环境极度恶劣的考米(S2
会议
低覆盖度治沙理论包含了风沙物理学、水文学、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原理,是一种创新型理论.该理论开创了林木低覆盖度在(15%-25%)下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新领域,提高了荒漠
定量生长季内荒漠植物新固定碳在植物-土壤的分配规律,对理解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野外原位13C-CO2脉冲标记法,测定植物各器官及土壤13C丰度值,比较不同标记时
会议
目的:确定优良固沙树种沙地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s)方位变化规律,探讨环境因素对方位差异的影响. 方法:采用热扩散式树干液流计(TDP)
会议
干旱区绿洲农田防护林主体功能是防风固沙,碳汇功能却易被忽略,尤其防护林地下碳储量研究的还不投深入,针对节水型田渠林路式2行窄林带小网格结构根系生物量的研究更是鲜有报
会议
陆地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半干旱石灰土区和黄土区两种脆弱环境中选择两个典型小流域,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和不同农作物类型的土壤碳含量、土壤呼吸速
会议
青海生态保护优先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青海最大潜力和最大价值是生态.土地沙化是青海生态的最主要问题之一,青海省沙化土地面积1246.17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4%,是全国荒
植物沙堆是风沙、土壤与植被共同作用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其形成与演变既体现了区域风沙活动特征,也反映植物的防风固沙与土壤改良效益。固沙植物沙堆的形态特征是高寒植物生态
会议
沙漠化和因荒漠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据联合国资料,目前荒漠化已影响到世界1/5的人口和全球三分之一的陆地,成为导致贫困和阻碍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
低覆盖度治沙理论是以疏林或稀疏灌丛植被格局的演变为内涵,外延出优化格局的风沙物理和生态水文原理与过程;组合了林学边行优势与生态学界面效益理论,形成的一套人工治理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