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特点:一项N2pc的研究

来源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ADHD儿童被动及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特点及其事件相关电位与ADHD儿童行为表现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36例,以及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儿童31例,应用ADHD症状评定量表(ADHD-RS)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分别评定ADHD儿童的症状严重程度和智力水平,应用128导高密度事件相关电位(ERP)仪分别测试反映被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简单突现(pop-out)视觉搜索任务及反映主动内隐视觉空间注意的线索-目标视觉搜索任务,比较两组儿童的反应时(RT)、正确率和个体内反应时标准差(ISD)等行为学表现和N2pc等ERP成分及ERP成分与行为学数据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极其复杂,至今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白质束联络大脑各个区域形成功能网络,它的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相关.不同的发病年龄白质的完整性破坏也会不同,且DTI对白质的检测会受到药物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对首发未用过精神药物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与正常对照者的全脑FA值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获取全脑白质各项
会议
引言:近年来,有关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海马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有文献报道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明显缩小以及神经可塑性受到损伤,而且再次复发的患者损伤更明显[1].抑郁症的动物实验研究也证实了海马存在神经可塑性的变化[2].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已有较多有关抑郁症患者海马容积磁共振成像(MRI)研究,但由于研究病例来源不一,比如包括首发、恢复期以及复发病例等,而且病程长短不同,因而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抗抑郁药
目的:运用三维结构成像磁共振技术,研究首发未服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脑结构病理机制.方法19例矿难相关的首发未治疗的PTSD患者和16例经历相同矿难未患病的对照受试,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ma1.5T全身扫描系统(Twin-speed,Milwaukee,WI,USA),在矿难发生后两个月时使用三维梯度回波成像序列进行
目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异常可能是抑郁症的疾病机制之一,目前的研究尚未准确描述其基本模式及特征.本研究探索了抑郁症大脑是否存在自发神经活动的异常,以及这种异常自发活动的机制.方法:16名首发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和16名性别、年龄及教育水平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接受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一种新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影像数据分析参数—低频振荡振幅分数(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
目的: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又称躁郁症)和单相抑郁症(Unipolar Depression,UP)都属于情绪调节性精神障碍.在临床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上,特别是在躁郁症患者的抑郁期,很容易将两者混淆.因此,如何在脑影像学上获得可区分两者的、客观的影像学标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杏仁核在情绪调节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拟通过分析静息状态下杏仁核各个亚区的功能连接模式,解析两
引言:音乐是人类最早最基本的社会认知活动之一,是探究人脑高级认知能力的有效窗口.音乐知觉是十分复杂的认知活动,她包含对音乐各种元素的知觉和整合,涉及声音分析、听觉记忆、听觉场景分析,以及基于音乐的语言加工等复杂的脑部活动.近年来,研究者相继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电图、脑磁图(MEG),正电子断层扫描(PET)以及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脑成像技术进行了大量有关音乐知觉神经机制方面的研
目的:采用改良的DICCCOL方法,探讨静息状态下ADHD儿童默认网络及其与其他脑网络之间的连接特点.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了两批独立样本.第一批数据中包括25个ADHD儿童及45个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第二批数据中包括11个ADHD男孩及26个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两批数据的ADHD组均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门诊病人,经主治以上的精神科医师按照DSM-Ⅳ关于ADHD的诊断
目的:探讨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言语工作记忆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检测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其WM资源输出是否存在障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就诊治疗和随诊治疗的成人ADHD患者43例(男:28例;平均年龄:23.0±6.0;智商:115.9±12.0)以及性别、年龄和智商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40名(男:28例;平均年龄:22.5±4.7:智
会议
目的:以IQ较低为指标的认知缺陷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素,而特定类型的认知缺陷,如持续注意障碍,执行功能损伤和知觉功能异常等则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临床症状.但研究者对认知缺陷在精神分裂症病理学中的角色还存在激烈争论,支持者认为认知缺陷代表了精神分裂症病理的核心,而反对者则认为认知缺陷只是精神分裂症众多临床表现中的一方面是相对独立于精神病症状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IQ数据探索一般认知
目的:既往有研究表明,是否存在"非典型症状"(贪食或体重增加,贪睡,情绪不稳,以及灌铅样"麻痹"中的两项加上明显情绪波动)可作为临床上预测双相障碍的潜在指标.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在双相障碍群体中非典型症状的流行病学调研.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双相障碍的各个亚型中,非典型症状的发生率,评估非典型症状对于中国双相障碍临床治疗策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