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种植密度与氮肥耦合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和机械化收获农艺性状的影响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feng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在油菜高产栽培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栽培措施如密度、施肥条件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而对不同栽培措施对于油菜机械化作业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试验针对长江中游地区特殊的生态条件,采用双低,抗倒、抗病、抗裂荚性强,适应于机械化生产的油菜品种中双11号和大地55为试验材料,运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以施氮量和密度为参试因子,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株高、分枝部位、分枝数等)、产量、品质以及机收损失率的影响,期望确定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最适种植密度,确定最佳施N量(不同密度下的最高施N量;经济施N量),实现在既提高油菜产量和改善其品质的同时,又增加其机械化作业可行性。
其他文献
作者初步研究了湖南的竹文化资源,认为湖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成就了丰富的竹类资源,勤劳智慧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独特的竹文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竹文化犹如活化石至今仍然活力四射.在建设山区竹乡美丽乡村实践中,更有必要传承、弘扬竹文化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富民强县,建设美丽富裕的梦想家园.
本文主要介绍了重庆荣昌开展麻竹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集成了麻竹笋材叶精深加工、麻竹废弃物循环利用、麻竹良种选育及标准化栽培等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荣昌麻竹产业化发展中的难题,强力推动了重庆荣昌“国家麻竹生物产业基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4年,项目累计新增产值26.31亿元,新增利税5.43亿元。其中:应用推广麻竹良种标准化栽培48.6万亩,新增产值20.03亿元,新增利税4.01亿元。生产麻竹
咸宁是全国九大竹产区之一,享有“楠竹之乡”的美誉。经过长期建设,咸宁竹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同时面临难得的机遇,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咸宁竹产业发展态势虽好,但与浙江安吉等地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安吉县竹业总产值112亿元,GDP贡献率达到30%。咸宁全市竹业收入仅占农业总产值的5%,资源优势没有转变为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栽培管理粗放,加工利用滞后,以及综合开发不够,为此,提出抓丰产培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对机插秧水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22%五氟磺草胺SC5mL/亩+50%丁草胺EC90mL/亩在机插秧稻移栽后用毒肥法“封”田,防除田间稗草、千金子、耳叶水苋和异型莎效果优异,综合防效达90%以上.2.5%五氟磺草胺OD亩用125mL在机插稻秧苗移栽后化除稗草效果优异,防效达100%.供试药剂对水稻安全,对后茬小麦等作物无不良影响.
选用50%苄.丁.异丙隆可湿性粉剂60g/667m2,55%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70g/667m2,60%丁草胺乳油150g/667m2处理水稻抛秧田杂草,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苄.丁.异丙隆可湿性粉剂60g/667m2,55%苄嘧·苯噻酰可湿性粉剂70g/667m2对水稻田杂草有较好的防效,两者药后30天株防效分别为92.57%、92.23%,鲜重防效分别为92.84%、92.
2014年在上海市金山区对田间水竹叶生长动态、发生程度进行调查,明确了水竹叶在该地的发生规律及区域;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对水竹叶较为理想的药剂;并对不同水竹叶发生程度下的稻田进行穗粒结构分析,为今后产量损失测定工作奠定基础.
本文探索了当前棉田恶性杂草小飞蓬的防除技术,试验表明,当200g/l草铵膦水剂单独使用时,每667m2用制剂量200g药后10d杂草的鲜重防效可达91.60%,每667m2制剂量增加到300g时,药后10d的鲜重防效可达94.05%,而使用该药剂每667m2用制剂量200g与200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每667m2用40g混合使用时,其药后10d鲜重防效可达到96.89%,与选用41%草甘膦
本研究在防雨棚条件下,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玉米苗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及复水对玉米根系ABA含量、叶片光合色素、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累积等相关指标的影响,在分析玉米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氧化酶活性及干物质累积等在水分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玉米在干湿交替环境(干旱胁迫-复水)下的伤害-修复-补偿机制,旨在为玉米抗旱育种、高产栽培和节水农业提供理
为探明不同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强、中、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品质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试验Ⅰ于2013-201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进行,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号为试验材料;试验Ⅱ于2013-2014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试验场进行,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弱筋小麦扬麦15为试验材料,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强、中、弱三种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协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农业研究的热点。前人研究结果表明,氮素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最活跃的因子,而施用氮肥是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效果最显著的栽培措施,氮肥不仅决定着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产量的高低,也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形成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氮肥运筹的3个主要方面(即施用量、追肥时期和底追比例)对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调控作用及效果。已有研究表明,氮肥施用量应根据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