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湖相叠层石沉积序列及古气候意义

来源 :2015全国沉积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柴达木盆地西岔沟、长尾台一带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类型繁多、形态各异的新生代湖相叠层石,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西部上、下干柴沟组和下油砂山组地层中.前人就该地区叠层石的形态学特征、成因与古环境意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涉及叠层石在湖相沉积序列出现的位置、与柴达木古湖泊演化的联系的研究甚少.笔者在西岔沟、长尾台两地新生代地层开展实测剖面工作,对含有叠层石的沉积序列(图1)、剖面的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叠层石出现的层位(图2)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始新世—中新世时期西岔沟、长尾台有两期叠层石发育,叠层石可以作为湖泛面的识别标志.
其他文献
东营组沉积时期,渤南低凸起北部斜坡带及渤中12 构造区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物源来自其东南侧的渤南低凸起。渤南低凸起出露大面积的花岗岩,母岩类型好,供砂能力强,在郯庐大断裂活动的影响下,在其坡折带及其前方形成独具特色的异常岩性体。
新生界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产区,中生代末期到新生代,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我国东部发育一系列裂陷型伸展盆地,古近纪沙三中亚段沉积期盆地裂陷程度达到顶峰,古水深也达到极大值。
利用 14 口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近400 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系统分析了大情字井地区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沉积时期大致处在中晚三叠世,且同为目前重要油气产层,是进行尝试进行跨区域性层序地层学对比的良好的研究对象,笔者以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及其对比工作,鄂尔多斯盆地是作为一个大型的浅水坳陷型湖盆,其沉积模型主要为近缘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物原主要
酒泉盆地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最边缘的部位,构造位置处在北祁连与阿尔金两巨型构造交汇带。该盆地以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为沉积基底,于早白垩世由NNE 向基底断裂伸展活动形成的陆相断陷盆地,由酒东和酒西2 个次级盆地组成。其中酒东盆地营尔凹陷为一已有较长勘探历史的含油气凹陷,由于对含油气构造的成藏规律和勘探目标不明确,该凹陷早期的油气勘探程度不仅较低而且效果较差,因而该凹陷的勘探前景一直不被看好。近期
近期有关湖相“白烟型”喷流岩的研究,业已证明其作为一类为人们所不熟悉的,但具备巨大勘探开发潜力的新型致密油储层,如酒泉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湖相云质岩类、辽东湾盆地沙河街组湖相白云岩类、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湖相白云岩类、新疆三塘湖地区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及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地区下二叠统风城组的含盐云质岩类等,不仅都被论证为湖相“白烟型”喷流岩,而且在此类新型的喷流岩致密油储层中都已取得令人振奋
以北京门头沟区军庄镇辫状河露头为研究对象,观察到辫状河分流河道横截面由河道中心向翼部逐渐减薄的现象,并结合河道流动体制总结出分流河道横截面的几何概念模型:河道中心向两翼逐步减薄的非对称型“顶平底凸”半椭圆形。
查干凹陷巴润中央构造带苏红图组一段的碎屑岩组合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砾岩组成.笔者通过30 余口钻井(包括14 口取心井)的岩心、测井、录井、薄片、粒度分析及地震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确认巴润中央构造带苏红图组一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沉积具有以下典型沉积特征:岩性以低成熟度的岩屑砂岩为主,粒度概率曲线及C-M 图以牵引流特征为主,也可见重力流沉积特征;砂体中发育冲刷面、楔状交错层理、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首次在准噶尔盆地克百地区二叠系地层中发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层位上主要分布在夏子街组、下乌尔禾组和上乌尔禾组,平面上主要分布在百口泉南区。
浅水三角洲作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沉积相类型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各主要含油气盆地内均有发育.浅水三角洲按其不同的供源系统可划分为浅水扇三角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水曲流河三角洲3 种类型(朱筱敏,2013),其中前缘亚相以平均低水位线和平均高水位线为界可区分为内前缘、外前缘两部分(楼章华,1998;李元昊,2009).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分布规模、形态与水动力条件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内、外前缘由于具有不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