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代码安全性证明的新方法

来源 :2007中国计算机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kel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携带证明的代码(Proof-Carrying Code,PCC)最早由Necula提出,其定义是可执行代码携带上关于自身安全性的形式证明。代码消费方不需要信任PCC代码的生产方,即可执行代码与安全性证明不再属于整个系统安全性的信任计算基础(Trusted Computing Base,TCB)。随后Appel与Felty提出了基础性携带证明的代码(FoundationalProof-Carrying Code,FPCC)的概念。 FPCC的基本思想是将PCC代码与复杂的推理系统都形式化在一个底层的基础逻辑(Foundational Logic)中,于是推理系统的可靠性就可以用基础逻辑保证,复杂的推理系统可以被排除出TCB,其TCB仅包括安全策略、机器模型、基础逻辑以及基础逻辑的证明检查器。 随后的各种FPCC实现采用了不同的推理系统来构造代码的安全性证明。例如采用类型系统(如LTFAL,TALT)或者采用逻辑系统(如SCAP),还有一些FPCC系统同时采用了类型与逻辑的混合系统作为推理系统(如OCAP,Open Verifier)。
其他文献
凭借广泛的应用前景,说话人识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用矢量量化(VQ)来初始化高斯混合模型(GMM)的参数的方法,把矢量量化和高斯混合模型进行了结合。 实验
跨本体概念间相似度计算是本体映射和数据集成的关键。MD3模型是一种系统的跨本体概念间相似度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无需建立一个集成的共享本体。在MD3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
1928年,一个雾气茫茫的早晨,在汽笛拖着长音的呜呜声中,一艘挂着日本旗的货船“天潮丸”缓缓地在大连码头靠了岸。浮桥刚一搭好,一个气势汹汹的日本翻译官就带着四五个 In a
无线传感器侦查网络通常部署在开放的敌对环境中,为了阻止敌对方获取有关事件的信息,需要对其侦查网络实施攻击破坏.隐蔽探测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能够帮助实现灵巧、高效的攻击
会议
@@Cameron和Faudree等人在1989年对导出匹配的基本性质和存在性条件进行了研究。导出匹配划分问题早出现在组合优化领域。由Yuan, Wang和Yang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
针对工作流系统中存在的异常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WF-net和ECA规则的工作流恢复网模型。主要对可预测和不可预测异常处理进行分析。模型设计时采用了WF-net结构,运行时可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