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零增长行动下甘蔗害虫防控形势与思考

来源 :2015年全国甘蔗植保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农药零增长行动下甘蔗害虫防控面临的社会形势、环境形势以及甘蔗虫害防治现状,从组织、技术、产业三个层面探讨了农药零增长行动下甘蔗虫害防控思路,提出了甘蔗害虫防治减量控害、绿色增效关键技术——甘蔗虫害防控"361"技术架构.
其他文献
以生产上常用的高毒农药呋喃丹颗粒剂为对照,进行高效环保型3.8%吡·杀双颗粒剂(蔗多)对甘蔗虫害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8%吡·杀双颗粒剂配合甘蔗下种及大培土时施用,对甘蔗螟虫、蓟马、绵蚜、金龟子等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呋喃丹颗粒剂,可作为甘蔗虫害防治中传统高毒农药的替代品,建议田间施用剂量以75.0 kg/hm2为宜.
目的:为了解广西蔗区卵寄生蜂天敌种类和利用本地优势卵寄生蜂天敌防治甘蔗螟虫,方法:本文采用田间广泛采集甘蔗螟虫卵块,后于室内饲养繁殖寄生蜂的方法保存寄生蜂,通过解剖观察其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蜂种鉴定,结果:鉴定结果表明,广西蔗区,主要有三种卵寄生蜂种类,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黑卵蜂.其中螟黄赤眼蜂均能寄生二点螟、条螟和黄螟,在二点螟和条螟卵块中发现有玉米螟赤眼蜂寄生,黑卵蜂仅在条螟卵块中发现.
本研究应用根据SCWL植原体16S rRNA序列设计的引物对MLOX/ MLOY和P1/P2,对2012~2014年在云南保山、临沧蔗区采集到的48份疑似甘蔗白叶病症状蔗株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约200bp的目标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保山的17条片段大小均为210bp,序列完全一致(GenBank登录号KC662509);临沧的10条片段大小均为202bp,序列完全一致(GenBank登录号K
本文介绍了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认为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合甘蔗除草地膜技术对甘蔗栽培节本增效显著,同时阐述了该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问题,如除草、残留地膜膜污染、整地质量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本文总结了一年来,通过这几种农药在甘蔗生产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这几种参试农药中对甘蔗苗期的枯心苗防治效果最好的是3.6%加强型杀虫双药剂,其次是20%毒死蜱,最差的是5%异丙特丁硫磷.对整个甘蔗生长期的螟虫为害蔗茎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20%毒死蜱,其次是3.6%加强型杀虫双药剂,最差的是8%毒·辛.对地下虫为害根部的防治四种农药的效果都好,但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建议在今后甘蔗大田生产应用中,20
为提高甘蔗害虫的综合防控效果,本文针对广西扶绥蔗区甘蔗害虫发生与为害特点,利用螟虫性诱剂建立螟虫监测网点,实施了高效低毒农药、赤眼蜂、性诱剂、灯光诱杀等关键防控技术措施,构建甘蔗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同时加强宣传和对基层农务人员的技术培训.2011年至2014年,建立了县级的螟虫监测网点11个,建立高效低毒杀虫颗粒剂示范1.2万亩,甘蔗害虫绿色防控示范面积0.8万亩,推广应用螟虫性诱剂迷
本文介绍了甘蔗螟虫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利用性诱剂建立螟虫监测网络,根据螟虫发生与危害特点,集成优化农业、化学、生物和性诱剂等防治螟虫关键技术的协调应用,构建以性诱剂和赤眼蜂应用为核心的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及应用示范.在广东、广西两省区三地应用示范结果表明,与使用常规农药比,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对螟害的防控效果及增产、增糖效果显著,蔗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甘蔗螟虫是金光蔗区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甘蔗苗期受害造成枯心,甘蔗后期受害造成螟害节或枯梢死尾,使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有效控制甘蔗螟虫的发生为害是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准确的预测预报是有效防治害虫的重要前提.本文介绍了金光农场自2009年始至今,适时开展螟虫性诱剂预测预报工作,根据测报数据动态变化,联合多项甘蔗螟虫防治措施进行全场螟虫综合防治,效果甚佳.
甘蔗病虫害是影响甘蔗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情况下,药械结合防治技术推广是必行之路,而飞机施药防治技术是可行措施之一。本文通过在实行飞机施药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介绍了飞机施药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分析了飞防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建议.
昆虫性信息素应用于害虫防治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技术,而昆虫性信息素剂型的研究是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前提条件之一.本文介绍昆虫性信息素剂型设计要求、类型、影响因素,并给出近十年国内外不同作物上使用的昆虫性信息素剂型简例,为我国昆虫性信息素剂型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