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后中国书院的演进

来源 :2002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tha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院是中国特殊的民办教育机构,戊戌变法之后,清廷诏令所有书院改设学堂,由此启始了书院制度及建筑的演进,文章回溯了中国书院的演进过程及主要特征,着重分析戊戌变法以后中国书院建筑的演进.
其他文献
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是岭南最早创立的建筑系,在它六年的发展历程中,广大师生把握了现代主义的时代潮流,对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岭南早期现代主义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文章从勷大建筑工程系发展的各个时期入手,对其现代主义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目前所知,清代历史上以海晏堂为名的西洋楼共有两座,一座位于长春园北部的西洋楼建筑群中,另一座则是在中海仪銮殿的遗址上改建而成.笔者在整理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的过程中,发现了第三座海晏堂相关资料,通过对三座海晏堂样式雷图样及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推断,讨论了与海晏相关的四个问题.
本文通过1998年8月-2002年2月对烟台山近代建筑维修改造前后的数次调查,对烟台山近代建筑的概况、风格特征、历史价值等做了全面的分析,并对目前烟台山近代建筑的修复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引起社会各界对烟台山近代建筑维修保护的重视.
本文通过GIS技术在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法.并以汉口原租界区为试点,建立可共享的历史建筑风貌的城市空间信息系统.
相当比例的中国城市进入到更新改造期,量多面广的近代建筑是主要的更新对象,本文透过上海多伦路更新改造案例,提出近代建筑及街区的城市经营价值观,近代建筑的保护再利用与当前城市经济发展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本文从清华校园近代建筑的设计者探寻入手,以史料为依据展现了沈理源先生对清华园建筑的重要影响,并简要介绍了他在清华校园的几个主要建筑,最后引出对沈理源先生其人其事的简要述评.
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大门的复原设计创作中,通过对历史资料和河南大学现有建筑风貌的分析研究,运用理性和连贯的设计方法,重现了大门的艺术风貌,同时阐明历史建筑是传承文化的宝贵财富.
本文通过对地域建筑及相关概念如乡土建筑、传统建筑等的横向比较,明确了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和不同特征,并通过纵向推进层层定义的方法探讨了地域建筑的基本内涵.
提出摆脱来自弗莱彻的固有观念,研究亚洲建筑领域中自我近代趋势的影响,尝试重新定义世界建筑的近代,探讨东亚、东南亚的近代建筑类型化,制定亚洲近代建筑保存、再生的行动计划.
本论文以日本军占领大连时于1905年4月公布施行的《大连市房屋建造管理暂行规则》为研究对象,探究这一法规制定的理念,同时对它的执行实态作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