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高原的环境变化与蒙古族游牧文化的变迁

来源 :2007年自然环境与民俗地理学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2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蒙古高原有着辽阔的草原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所以,这里历来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在历史上,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在这里建立过自己的政权,并且创造了与这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游牧文化。因此,蒙古高原是游牧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过去的100多年时间里,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50年以来,由于蒙古高原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这里的游牧文明——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变迁很快。尽管这种变迁产生的原因在蒙古高原的蒙古部分和蒙古高原的中国部分情况各不相同,但这种变迁的产生却与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有关。在蒙古高原的蒙古部分,这种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缺水、干旱、荒漠化、沙尘暴等原因所引起的草原生态的退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引起的。而在蒙古高原的内蒙古部分,这种变化的产生除了有上述因素之外,还有移民浪潮、过度开垦、定居放牧、鼠害、过度开发、城市化、工业化等原因所引起的草原生态的退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其他文献
萨满教作为一种自然宗教,有着悠久的生态保护传统。在萨满教的观念和行为层面中都蕴涵着爱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和回归大自然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精神。萨满教中既有观念层面
会议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台风灾害是台风致灾因子与承灾体脆弱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脆弱性的存在是台风成灾的主要原因和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导致和影响台风灾害脆弱性的主要因素
会议
本研究以内蒙古中部正镶白旗牧业地区为实例,关注了旱灾及牧民的抗旱行为。分析结果:延续多年的游牧生活已经失去其存在的根基,传统的游牧模式已被废除。只有极少数拥有亲属
会议
探索民众的灾害风险认知是揭示风险潜在因素、开展有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和抗灾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选择了黄河滩区(河南段)和长江垸区(洞庭一鄱阳湖周
会议
当得知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各路记者蜂拥而至,采访莫言。此时的莫言,再也由不得他“不言”(他奉行少说话原则)了,他必须“言”(回答记者们的提问)。事实又一次证明,他是假莫言(不多说话),他乃真善言(幽默风趣)也!  答非所问显真诚  当莫言沉稳、大气、得当地回答完记者们的一个个严肃问题后,突然,有个记者问道:“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大奖,目前对您来讲意味着什么?”  莫言毫不犹豫,迅
大家都看过潘虹主演的电影《股疯》,公共汽车的一名售票员与一位失意的港客搭档炒股,一夜之间大发其财,赚了数十万,邻居对她刮目相看,而她的丈夫被妻子的冷言恶语剌伤,用朋
由于气候变暖而水蒸气量增加,同时土壤的冻结结束时期提早是我们所能够指出的内蒙古荒漠化的气候学原因。每年的植被量(NOAA—NDVI)与春季气温成反比,土壤冻结时期越长对草原
会议
现代农业建设应突出其生态功能,其主要目标是建成生态农业。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和开发应高度关注直接体现为农民生活的“活态”文化,其重点是遍布中华大地的历史悠久、形态多样
会议
通过田野调查解读辽西地区一个在蒙地开垦时期形成的蒙古族聚居村落的相关地名及其口头叙事,发现当地的文化持有者用自己的言说方式记录了村落的历史,叙事的内容与方式透视了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牧民环境意识的考察,明确正是额济纳旗呈现“沙漠化”趋势、成为黄沙发源地的这一自然环境变化过程才导致了额济纳旗的环境恶化。通过考察牧民的环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