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思想在预防中风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七届“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暨首届全国亚健康+与移动医疗融合应用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mao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识别中风的先兆征象,及早预防中风的发生,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危险疾病,消除中风发生的内在因素,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适当运动,劳逸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顺应四时气侯变化,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体质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综合预防7个方面探讨"治未病"思想在预防中风中的运用,旨在普及宣传中风病的预防常识,积极有效的降低中风病发病率.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心理亚健康的表现及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分析了肝对心理亚健康的影晌。肝气舒畅在人体是个非常重要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的保持一方面取决于肝体自身的柔和,也就是肝血要充盈,肝体能得到充分的滋润;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良好的情绪和正常的心态。肝血不足对肝气的影响就好比树木得不到水的滋润一样,肝不能保持柔和的状态,而变得躁烈或抑郁不得伸,哪么在情绪上就会表现出或烦躁易怒、焦虑不安,或抑郁悲观冷漠。另一方
在国家政府一系列大力扶持中医药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春风下,随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深入和健康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医治未病的学术传承与创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秉持着开放与包容的原则,中医治未病的学术发展要做到中医学科内部相互融合、中医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碰撞、学术与产业紧密结合三方面。
随着久坐和智能型手机发展,肩颈痛病人大幅增长,本文本着治未病的思想对外伤、劳损或经常遭受潮湿寒冷等原因,导致人体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颈肩肌筋膜炎的防治提出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方法。并提出了疾病预防方法:起居调养、饮食调养、功能锻炼调养、自我按摩调养。笔者认为颈肩肌筋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以物理治疗为主,功能康复锻炼为慢性疼痛期的主要方法,以及良好坐姿和睡姿等生活习
本文就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脊柱退变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简单论述.文章介绍了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分析了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现代医学防治现状,探讨了中医药防治脊柱退变性疾病的经验,总结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优势以及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脊柱退变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脊柱退变性疾病防治的始终,应当充分利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来指导临床。
对痰湿体质的综合调理,是防治多种痰湿相关疾病的基础和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介绍了痰湿体质的定义,对痰湿体质进行判断,并总结了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案。包括调理原则和调理方法。其中情志调理、起居调理、饮食调理、运动调理、体重管理、中药综合调理是较常见的方法。
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在四季中运用各种养生方法,通过饮食、运动、情志等的调节达到扶助正气的目的,提高免疫力,在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享受美好的人生.
"治未病"首提于《内经》,《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全书对预防疾病,养生保健作了精辟的论述."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进的医学观念对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疾病的预防和诊治上有巨大意义,其核心思想与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观念不谋而合,即增强人体免疫力以抵抗疾病."治未病"思想可以萌芽于殷商时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首次提出"治未病"原则."治未病"的含义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文章介绍了传统“治未病”思想的渊源,分析了现代医学亚健康状态防治思想的渊源,并分析了传统医学“治未病”与亚健康防治方法的异同性。传统医学的“治未病”则主要以宏观、整体医学为主,在理化检测尚未发现任何异常时,中医却能通过整体观、全息医学等方法在早期发现征兆并进行独特的诊断。除此之外,现代医学主要还是仅针对疾病病因研究及其病因的预防,而传统中医在治未病的方法上更加重视养生之道。中医传统“治未病”与现代
中医“治未病”是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以适应自然变化,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来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功能的、整体的变化来把握生命,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己病防变,病后调护。要想获得“治未病”对老年人群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干预的效果,必须做到:建立完善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信息库:包括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尤其是患者的血压、血糖、饮食、运
中医"治未病"观点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实施干预和调控,达到控制及延缓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在癌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中,合理选取镇痛方法是治疗疼痛的关键,文章从疼痛评估、情志干预、心理干预、建立及时反馈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治疗疼痛的方法,而及时有效地镇痛是提高疼痛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结合传统"治未病"观点,建立"超前镇痛"的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且符合临床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