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设施厂址安全评估中的火山灰灾害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z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山活动是核电厂选址和核设施运行过程中必选要考虑的重大安全问题之一.爆炸式火山喷发活动产生的火山灰虽然不会直接对核设施造成破坏和直接引起人员伤亡,但由于火山灰扩散范围广,即使是很小厚度的火山灰沉积也会给核电厂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2012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颁布了安全标准专用安全导则第SSG-21号“核装置场址评估中的火山灾害”,对不同类型火山灾害的可能最大影响范围提出了建议和规定.
其他文献
本研究试图从大气热源的角度,分析东亚夏季风减弱中大气热源异常的作用及其与热带印太海盆增暖的关系,通过找出关键热源异常及其来源,理解热带印太海盆增暖通过大气热源异常影响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机制。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通过倒算法计算夏季大气热源,从而诊断其变率,并利用模式和统计方法探讨其与东亚夏季风减弱的配置关系,及其与海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东亚夏季风减弱,大气热源在70年代末发生了年代际
卫星遥感技术是确定火山灰云位置及其范围的重要手段。通常利用极轨卫星搭载的中高分辨率光谱扫描仪例如MODIS,对火山灰云进行多光谱计算识别并可进一步估算其载量和高度。相比而言,静止卫星观测光谱波段少并且光谱分辨率低,因此目前较少应用于火山灰云监测。然而,考虑到静止卫星拥有极轨卫星无法提供的高频次观测的显著优点,因此研究使用静止卫星监测火山灰云仍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研究利用FY2 静止气象卫星进行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long-term historical trends of atmospheric mercury (Hg) deposition is critical to assess the regional and global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Hg emissions.An ice core (Mt.Geladaind
会议
A 147 m ice core was drilled from Guoqu Glacier ( 33.58°N,91.18°E,5750 m a.s.l.) during the Sino-US cooperation expedition of Mt.Geladaindong in the central Tibetan Plateau (TP).Here we investigate th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是一套由多种现代空间对地观测手段(GPS、VLBI、SLR、InSAR等)与传统地面大地测量技术相结合的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系统,它以监测地壳运动、服务地震预测为主,其高质量、高采样的260个连续运行基准站观测数据能够有效分辨3-5mm量级的地壳形变。
On multi time-scale of intraseasonal,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soil moisture is the dominant land surface parameter affecting the global atmosphere.As there is a limit for climate prediction,intera
会议
通过分析实地调研的水动力和悬浮泥沙数据,研究了象山港湾内观测站的水动力和悬浮泥沙动态.进而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耦合悬浮泥沙模型(Wang,2002)和水动数值力模型,建立象山港悬浮泥沙输运数值模型,研究象山港全部水域的三维悬浮泥沙动态特征.在数值模型中,运用详细的象山港地形、岸线数据输入模型,设置对数分布和均匀分布相结合的20个垂向分层,运用实地监测的流场和悬浮泥沙质量浓度数据来校正数值模式.进一步
本文利用WRF/Noah/UCM耦合模式对长三角地区2003-2007年的夏季(6月-8月)气候进行高分辨率模拟,通过对比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将控制试验中城市下垫面改为农田)的结果,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对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11-14点小雨减少,表现为小雨次数减少,17~20点对流性降水增加,表现为特大暴雨降水量增加。城市化对降水日变化产生的上
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雪冰内代用指标,揭示了两极地区大气和海洋环流变化及其驱动力。尤其是最近30 年来两极地区独特的环流调整与全球变暖息息相关。(1)格陵兰NEEM 冰芯揭示末次间冰期格陵兰冰盖与西南极冰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同时发力,与当前状况很相似,这说明北大西洋反转环流(AMOC) 在两极联动方面的独特作用,(2) 在年代际至百年尺度上,全球变暖使北极大气环流系统趋于”松垮” (环状模负位相) 而
利用1979~2011 年美国NCEP/NCAR 和日本JRA-25 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套再分析资料所揭示的东亚冬季地表气温的前两个主模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第一模态(EOF1)突出地表现为空间一致性变化特征;第二模态(EOF2)表现为南北反向变化,且EOF2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即由南冷北暖的异常分布型向南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