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网络分析-以J大学“撤稿事件”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nk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学术不端行为的中现研究视角,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选取J大学"撤稿事件"作为研究案例,提取其中的论文合著网络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测度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结合案例,开展定性分析,对熟人关系、组织内社会规范等因素予以挖掘,从而有效地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网络形成及演变的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把传统自然哲学解读为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显示出生态危机及相应的生态运动与自然哲学的本质关联.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阐述当代现有生态运动(以深生态学和生态现象学为典型代表)的自然哲学优势及其局限性,揭示出:在生态运动和现象学运动的交叉作用下,(继前苏格拉底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的)第三次自然哲学复兴来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已经具备了,其问题也已经初步展开了.
埃克尔斯认为物理主义并非心灵自然化径路的科学范式,心脑同一论只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主观理论约定且缺乏基本脑科学事实根据.在此基础上,他通过提出心元-树突从结构、模块假说、微位假说等解释范畴和理论假说,构建"二元-交互作用论"理论模型,对心灵的本体论地位,心脑互动等传统难题作出了新的阐释."二元-交互作用论"在更新二元论理论形式和论证方式,成为二元论新模型的同时,也面临着脑科学多样解读性和新试验成果的挑
本文分析了认知科学哲学中两种主流的隐喻研究理论,即Lakoff与Johnson(简称L&J)的"隐喻认知模型"和Fauconnier与Tumer(简称F&T)的"多空间认知模型",结合实证性数据对两种理论进行了评估,认为F&T的"多空间认知模型"较L&J的"隐喻认知模型"更具解释效力.文末指出,尽管在解释效力上F&T模型更占优势,但是它仍然需要与L&J模型的互补来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一种更好的范式,L
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那就是宇宙的和谐性、简单性.这是从一种审美角度出发的.而这种审美观从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我们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哲学思想,并把人们对于圆的完美性认识加以分析,说明古希腊思想中对美的认识如何一直延续到哥白尼时代,这种相对稳定的思想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阻碍作用.
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先生赞扬卜弥格是向欧洲介绍中医中药的第一人.卜弥格(Michel Boym,1612~1659),字致远,波兰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末来到中国.卜弥格的著作对欧洲介绍了黄帝内经、脉诊和草药,使欧洲人对中国医学的医理、脉理以及本草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l、弥格《单味药》里,向西方介绍了中国药物的归经理论、炮制方法、畏反理论以及临床用药注意事项,体现了当时中国本草知识的发展水平.
一般意义上而言,对于"科技活动"的界定中包含了"对于科学的传播活动"这层含义,而由巴黎学派的拉图尔等人创立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正是围绕着对于"科技活动"的研究提出和发展的;而科技传播活动又属于特定的"对于科学的传播活动",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ANT有应用于研究科技传播活动的可能.经过对于科技传播活动的分层研究可知,不同层级的科技传播活动和科学与技术本身的关联度会有所不同,这使得它们给ANT
合成生物技术是本世纪初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技术突破之一,人们在认识到经济社会应用的巨大潜能的同时也同样对其在生态环境、社会、伦理、宗教方面可能的风险和挑战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围绕着这些社会争辩,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宗教以及经济社会背景的人们对于这一新兴技术的不同态度.合成生物学未来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坚实的伦理和形而上学的基础,才能摆脱技术理性"扮演上帝"的指责和误区.
科学发展从单一的科学发现走向科学的多重发现是一条必经之路.单一的科学发现是暂时的,是潜在的多重发现.多重发现不仅遭受于单一发现的排挤,科学制度的独创性和谦恭的价值观也预示了多重发现对于人们的尴尬性.对多重发现的研究可以让我们透过缭乱的表面认识到多重发现并不是一种无价值的重复工作,这种重复并不归因于科学家个人的弊病,而是新的科学发展的一种结构特征.这种研究能帮助我们认识科学天才和创造性的本质,从而为
人们从未停止过追寻美的步伐,从原始时代简单的装饰物件到绚丽多彩的服饰、妆容文化,人们总是按照各个时代的审美标准装扮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整容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审美标准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社会由之掀起了一股整容热潮,人们对整容表现了极大的欲望,对整容趋之若鹜.殊不知,整容其实并不是人们的真需要,而是社会与整容技术联姻后,合力灌输、兜售的结果.社会在掌握话语权后,以命令主义和极权主义的
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已成为产业界和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观点,分析了本次科技和产业革命的主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和挑战,以期为我国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